1、消化道大出血的紧急处理与监护
(1)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早期识别大量出血对抢救十分重要。
以下征象提示大量出血:
①反复呕血或持续黑便,或粪便呈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
②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如头昏、心悸、口渴、黑朦、晕厥、皮肤湿冷、指甲苍白、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丧失等;
③快速输血补液后血压不易上升,脉搏仍细数,中心静脉压波动不稳;
④红细胞、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比容持续下降;
⑤原无肾病者,出血后尿素氮持续上升,超过10.7~17.8mmol/L。
(2)紧急处理与病情监护
一旦判断消化道大出血,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①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应去枕平卧,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吸入性窒息,必要时吸氧。
②呕血及大出血者应禁食。
③随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呕血及黑便次数。
④测定血常规、血型和出、凝血时间。
⑤维持输血、补液的静脉通路。
⑥必要时插入胃管,确定出血部位;了解出血状况;灌注止血药物。
(3)输血、补液及抗休克
目的是补充和维持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改善周围循环,防止微循环障碍引起脏器功能障碍;防治代谢性酸中毒。
(4)止血剂
疗效尚有争议,部分学者不提倡使用。可依据病情及基础疾病酌情使用以下药物:安络血、止血芳酸、立止血、云南白药等。注意对老年高血栓风险患者审慎使用。
2、抑酸剂
胃酸分泌的抑制对控制和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有很大意义。体液及血小板诱导的止血作用只有在pH6.0时才能发挥。在少量酸的情况下,血小板的聚集及凝血块的形成会受到抑制。新形成的血凝块在胃液pH5.0时会迅速被消化,故H2受体指抗剂或质子泵阻滞剂的应用对控制消化性溃疡的出血有效。可选用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哩等,或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通常出血情况下,为达到迅速抑酸目的,建议选用质子泵阻滞剂为佳。注意中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常处于碱性环境,如无特殊,一般不需要应用抑酸剂。
3、内镜下局部止血
急诊内镜(胃肠镜或小肠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与病因后,根据具体条件,同时进行局部止血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局部止血方法包括:喷洒止血剂(凝血酶、5%孟氏液、去甲肾上腺素)、局部药物注射(立止血、硬化剂如5%鱼肝油酸钠或1%~2%乙氧硬化醇等)高频电凝或激光、微波止血、止血夹、圈套器等。
4、DSA下栓塞止血
对于内镜无法明确或药物及内镜无法控制的出血,可采用DSA下选择性栓塞局部血管的方法止血。
5、针对病因的处理
(1)消化性溃疡与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
可选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阻滞剂。必要时可使用奥美拉唑80mg静脉推注+8mg/h维持静脉滴注或相当剂量其他抑酸剂加强抑酸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根除HP治疗对预防复发十分重要。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其他血管性出血
可选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如奥曲肽、思他宁等。此类药物可使内脏血流量减少,降低门静脉压力,并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泌素和胃蛋白酶的作用,又能协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也可使用垂体后叶素或特利加压素,应用时注意胸痛、腹痛等不良反应。药物控制不佳时,可选用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
(3)消化道肿瘤
一旦确诊,无特殊禁忌,应及早外科手术治疗。
(4)感染性疾病
针对性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
(5)炎症性肠病
柳氮横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制剂等;部位低,可选用灌肠治疗;疗效不佳可加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6、外科手术
当内镜治疗和DSA介入治疗失败,病人循环仍旧不稳定时,外科剖腹探查是最后一步。相当考验外科医生的勇气和担当!医院,手术放到复合手术室,万一术中找不到出血部位,可以术中再行内镜检查或者DSA介入检查。
(1)本文参考房静远、陈旻湖主编的《消化系统》。本文为科普文,如侵权,联系我删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