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点多,宝宝像往常一样开始小睡前的吃奶时间。吃着吃着,她的身体突然蜷曲,拱来拱去,松开了奶头,并伴随着两个响亮的屁声,紧接着拉出了一大坨稀便。这看起来与平时的拉肚子情况无异,所以我帮她擦干净后准备继续哄她入睡。
然而,这时她突然声嘶力竭地哭起来,仿佛被什么东西触痛了。我尝试用各种方式安抚她,无论是抱着哄还是给她奶吃,都无济于事。她只顾着大哭,持续了大约两三分钟。
当我再次尝试给她奶吃时,她逐渐平静下来,挂着泪珠继续吃奶。但没过多久,她又再次大哭起来,这次哭得比之前还要剧烈,小手在空中无助地抓着,边哭边望着我,仿佛在寻求帮助。
此刻,我脑海中浮现出了“肠套叠”三个字。肠套叠,这个对大多数新手父母来说可能陌生的名词,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腹部急性疾病。它发生在3个月至6岁的宝宝身上,尤其是1岁以内的男宝宝更为常见。当宝宝发生肠套叠时,其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会套入相邻的肠管内,造成绞窄性肠梗阻。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多样,包括肠道蠕动功能的紊乱、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腹泻以及病毒感染等。
了解“肠套叠”,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能直接威胁到宝宝的生命安全。我们不能让无知成为我们和宝宝之间的障碍。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深入了解这种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肠套叠的早期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剧烈、阵发性和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10至20分钟后进入安静期,之后可能再次出现类似哭闹。这种症状可能会持续12小时,宝宝在此期间会变得精疲力竭,脸色苍白。
呕吐也是肠套叠的常见症状,85%的婴儿在起病早期即会出现。晚期,宝宝可能因肠梗阻而出现更严重的呕吐症状。
此外,约有50%的家长发现宝宝的首要症状是血便。血便通常出现在起病后的6至12小时,呈稀薄粘液或果酱样,这是套入部肠壁出现血循环障碍后渗出的血液与肠黏液的混合物。
有些家长在宝宝医院检查时,可能会在上腹部触及一个腊肠样包块,这是套入的肠管。
除了上述症状,宝宝还可能表现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情绪变化,以及脱水、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等身体症状。
医生通常根据宝宝的病史、体检和超声检查结果来诊断肠套叠。空气压力灌肠是确诊肠套叠并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
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肠套叠的发生。然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风险,如循序渐进地添加辅食,避免过度喂养和突然的温度变化等。对于有腹泻症状的宝宝,家长需要特别留意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