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血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床分享跟师吴风平教授治疗心悸病临床心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哟

跟师吴风平教授治疗心悸病临床心得

吴氏至德堂中医第十代传承人李斌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跳动,心慌不安。它包括惊悸和怔忡,因惊而悸谓之惊悸,时作时止,病情较轻;无所触动而悸者,谓之怔忡,发作无时。心悸,心痛,胸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更有一定的区别,因受篇幅的影响,这里只对心悸作初步的论述及其临床治验的分享。

心藏神主血脉,故《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任何原因影响到心藏神或主血脉的功能,都有可能发生心悸。

在《内经》中未直接见心悸病名,但有惊,惕,惊骇,惊狂,惊恐,惊惑等名。如《素问·举痛论篇》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意思是患者突然受到惊恐后心中跳动,心慌不安,神志不定,焦虑不安,所以会引起全身气机逆乱。《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谓:“心憺憺大动"。指心跳动不安。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称心悸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及惊悸等不同名称,在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方面,阐发较为详细。如“伤寒,寸口脉动而弱,动则惊,弱则为悸”,这是“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以脉象为纲对惊悸进行辨证;又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总之后世医家对心悸的理法方药的发展日趋完善。

总结起来不外以下病因病机:

一、素体不强,久病体虚或劳欲过度,各种失血,或劳倦伤脾,致化源不充,造成气血阴阳亏虚,以致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二、劳倦伤脾,饮食不节,嗜食膏梁肥啤,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外邪侵袭,饮食不节,劳累久病,均可至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水饮内停凌心,至心动不安而心悸。

三、七情刺激。长期抑郁,精神不快,气滞不疏,不能很好的行血,致气滞血瘀,心络瘀堵,心神不安而心悸;或情志失调,气郁化火,灼津成痰,痰火扰心,可致心神不安而心悸;平素心虚胆怯,遇七情刺激,扰动心神而致心悸。七情刺激暗耗阴血,至心神失养而心悸。

四、感受外邪。风寒湿三气杂至,痹证日久,内舍于心,邪阻心脉,心血营行受阻而致心悸。若外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气或心阳,亦可引起心悸怔忡;又如春温,风温,暑湿,白喉,梅*,温病,疫证日久,邪*灼伤营阴,心肾失养,或邪*传心扰神,亦可引起“心中澹澹大动"等悸动之症。

五、药物过量,如近代使用锑剂,洋地*,奎尼丁,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过量,或失当可以损伤心气,甚则损伤心质,引起“脉结代,心动悸”一类证候。

心悸的辨证首分虚实。虚多由气血阴阳亏虚,不能营养心神者属虚;实证多由痰火扰动心神,瘀血内阻心络。其次心悸应与怔忡区别。惊悸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多为阵发性,病情较轻,实证居多。怔忡常心中跳动不己,发无定时,无所触发,病情较重,属虚的较多。但惊悸和怔忡又可相互转化。

心悸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安神为辅。安神有养心安神和重镇安神,再根据脏腑虚实,选用补泻或补泻兼施;补虚以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泻实以化痰化饮,或活血化瘀,清热降火,补泻兼施,如温阳兼化痰饮,或化瘀,清热降火兼养阴等。

心悸的类型有心血虚弱,心气虚弱,心阴不足,心阳亏虚,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心血瘀阻等。

余随师父吴风平教授临床数年,目睹师父对心悸辨证论治有独到之处。现将师父治疗心悸数则医案及个人点滴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以抛砖引玉。

案例一,孙某某,男,58岁,安康汉滨区人氏,年1月18日初诊,医院检查为心脏病,胸肺腹腔积水,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肾功能不全,尿酸高,肌酐高,胆囊炎,胆结石,膝关节骨质增生伴疼痛等病史。就诊时病况:心悸心慌,颜面虚肿,眼胞浮肿,下肢水肿,腹胀,夜尿5至6次,尿频量少,大便溏,量少欠畅,一日l次,身困乏力,口干喜温饮,视力差,眼睛模糊,腰酸困痛,晦*无华,舌淡苔白润,脉象:尺部浮弦大有力,余脉浮无力,就诊当日早上已经服用过降压西药后2小时测血压/80mmHg,打胰岛素后,餐前空腹血糖值16点,餐后血糖值20点多。师父辨为脾肾阳虚,水饮凌心,肝肾阴虚。治以温阳利水,益肾泻浊,补益肝肾,拟于实脾饮加减。

处方:干姜20、制附子20、草果仁35、茯苓、茯神60、白术、厚朴30、大腹皮40、牛膝90、甘草30、杜仲90、沉香24、西洋参30、玉米须60、葶苈子12、向天果26、肾炎草60、金鸡王35、猫须草35、茺蔚子30、熟地*30、枣皮30、乌金草40、砂仁35。抓1付,水煎15袋,一日服3次,1次1袋。

年1月22日复诊,服上药后心悸心慌及腹胀,大便溏量少欠畅,身困乏力等诸症均明显好转;眼睛模糊,视物不清,口干欲饮,夜尿4一5次,尿频量少,面色萎*,颜面虚肿,眼胞肿,膝关节骨质增生伴疼痛等症均改善,查脉:关尺部浮弦滑,双寸沉弱。仍守上方加减调理半年,经医院复查,诸症痊愈,获得康复。

案例分析:本病仍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作息失宜,年迈半百,终至脾肾阳虚,弱不能烝气化水液,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液,水液聚而为饮,上凌心阳,则心悸心慌,水液上聚头面,则面色晦*虚肿,眼胞浮肿,水性趋下,则下肢水肿,水湿困阻脾阳,则腹胀身困乏力;肾虚则气化不固则小便频,水阻气化,脾阳受困,则腹胀;三焦失于通调,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阳虚复被水湿所困,不能化气烝津,故口干喜温饮,脾阳不能升清,故口干喜温饮,反而下趋,故便溏;阳虚水湿困阻,清阳之气不升,加之肝肾虚弱,目失所养,则眼睛模糊,视力差。水饮属阴邪,非温不化,这是一例典型脾肾阳虚,水饮凌心的心悸。恩师宗实脾饮(干姜,黑附片,草果仁,茯苓,白术,厚朴,大腹皮,甘草等药)之意,温肾健脾,行气利水。盖水属阴邪,非大辛大热之干姜及附子之品不足于化;茯苓,白术培土燥湿利湿;气行则水行,以厚朴行气降气芳化燥湿,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沉香行气降气,暖下焦,砂仁开胃气燥湿,暖肾;牛膝活血利水;葶苈子泻肺逐水,为治水之标;肾炎草,金鸡王,猫须草益肾利水泻浊;熟地*,枣皮,杜仲补肾益肝强腰膝,西洋参,甘草益气生津,向天果味苦涩性凉,主清热收敛,强壮,从现在药理分析有降血压、降血糖的功效。恩师对此证辨证论治准确,理法方药紧扣,故效果显卓著。

案例二,朱XX,女,68,安康人氏,年9月1日初诊,心脏病史10余年,年行心脏支架手术(已导入4个支架),血脂高,心梗,心绞痛,脑梗病史。就诊病况:心悸心慌,心急,胸闷气短,左胸棘宊下及正中疼痛,头沉蒙胀痛,头如湿巾包裹,眩晕,乏力,纳可,大小便可,舌暗淡青紫,中有长深裂纹,舌体向右歪斜,苔白。脉沉细弱涩。师父辨为心阳不足,心血瘀阻,心悸不安。拟与桂甘汤合血府逐瘀汤佐养心汤加减。

处方:桃仁10克、红花15、当归12、川芎20、生地15、赤芍15、炙甘草10、桔梗10、柴胡10、枳壳10、人参15、苏木6、酒牛膝10、三七6冲服、琥珀6冲服、丹参30、葛根15、羌活15、酒地龙15、土元1O、炒枣仁30、远志10、茯神15、元肉15、炒柏仁15、坤草15、大枣6个、生姜12、桂枝12。抓7付,水煎服,一日3次,两日1付。

年9月2O日复诊,自述:心悸心慌,胸痛显著好转,余症失眠多梦,头顶痛,活动易累,口中乏味均减轻,大小便尚可,舌偏右,舌淡红有裂纹,苔白*,脉沉细涩,血压/85-90mmog.效不更方,恩师仍守上万加减治疗2个月,后以归脾丸与十全大补汤加减治疗月余收功而愈。

按,本证为情志失调,操劳过度,或因他病,以致心血瘀阻,心动不安,加之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故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左胸刺突及正中疼痛;心血瘀阻,胸阳不展加之气血虚弱,清气不升,故头晕头胀,头沉闷如湿裹;气虚无力运化则乏力纳差;心阳不足则舌淡,心血瘀阻则舌暗紫青,舌者心之苗,心血瘀阻则舌体歪斜;脉沉细弱涩,为气血虚且有瘀血之脉象。本证心悸为虚实夹杂,故恩师治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方投血府逐淤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炙甘草,桔梗,柴胡,枳壳,酒牛膝),化瘀和血,行气宽胸;三七,琥珀,丹参,苏木,益母草活血止痛;土元,酒地龙,土元,虫类剔络,此草木昆虫二类左右协助血府汤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炒枣仁,远志,茯神,元肉,炒柏仁养血养心安神;坤草即益母草,善活血通经利水;大枣,生姜,人参,炙甘草调脾胃助其化源,坐镇中州;经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行,温则消而散之",故用桂枝,炙甘草辛甘合化为阳,以温助心阳,通其血脉。此案例恩师辨证准确,选方用药紧扣,获效显著。

恩师治疗心悸病一年不少于余例。单纯的虚证或实证不多,大多数虚实夹杂,即心阳虚兼有痰饮或血瘀,心阴虚兼有痰火或瘀血等;心悸病部位看似在心(臟)脏,却涉及多(臓)脏,如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肾阳虚,心脾两虚,心肝血虚等。心悸有时是一个病,有时是其它疾病中的一个兼症,所以对于心悸的辩证论治需灵活掌握,分清主次。如心悸属于心胆气虚夹有痰扰者,恩师多用《世医得效方》中的十味温胆汤加减;心肾不交偏于阴虚火旺者,恩师多宗张仲景《伤寒论》*连阿胶汤与吴氏促眠汤加减;心悸属于心肾阳虚,水饮上泛,轻则用《伤寒论》苓桂术甘汤,重则用《伤寒论》真武汤加减;心脾两虚用归脾汤加减;心肝血虚可用仲景《金匮要略》酸枣仁汤加减。

师父吴风平教授对心悸病有独到见地,数十年的大量临床经验与体会总结,认为心悸就是真心病,即心痹病。发病时心臓自然跳动不宁,其根本病因病机为心脏虚火旺盛,肾水衰枯,火旺水衰,水不能制火,水克火象,导致水火不能相济,或水衰上行无力,以致水停心下,形成水饮。心为火而恶水,水聚心胸,以致心胸躁动,心脏突突跳动而不安,实为心伤火动,气虚火郁,久则脾肺亏虚而痰生,其脉必结紧,指出了临床治疗心悸证的辨证论治纲要。

另外对于心悸的保养需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二是劳逸结合;三是注意饮食均衡,饥饱适宜;四是适寒温,应四时。

李斌,男,生于73年,江西抚州人,出身中医世家,自幼热爱中医药学,其家学深厚,院校毕业后,长期从事中医医疗和中医康复理疗工作,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医药理法理论,潜心研读大量中医古籍,年拜吴氏中医九代传人吴风平教授为师,近五年来,一直跟随吴教授系统学习中医,在吴教授的传道授业下,其医技医术逐日渐长,受其师父的影响,全心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弘扬事业,诠释了一位中医人对中医药事业至高无上的博大情怀。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