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药童
写于骄阳似火的北京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简称《辅行诀》,相传为南朝陶弘景所著,其谓所载方取自伊尹的《汤液经》。其中的一些方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方药相同或相近,而方名不同。
下面是肖相如老师对这两本书中的20个兄弟方的总结,肖老师说希望大家可以由此思考一下《伤寒杂病论》、《辅行诀》、《汤液经》以及《*帝内经》的关系
《伤寒杂病论》和《辅行诀》中的兄弟方
作者/肖相如
1
小补心汤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方。
小补心汤方:
栝蒌一枚,捣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上三味,以白酨浆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再服(一方有杏仁,无半夏)。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第4条: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薤白三两
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小补心汤,与《金匮要略》中的栝蒌薤白半夏汤相同。
2
大补心汤
?治胸痹,心中痞满,气结在胸,时从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者方。
大补心汤:
栝楼一枚,捣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枳实熬,二两厚朴二两
生姜二两,切桂枝一两
上七味,以白酨浆一斗,煮取四升,每服二升,日再(一方有杏仁半升,熬,无半夏,当从)。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第5条:胸痹心中痞满,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
薤白半斤桂枝一两
栝楼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大补心汤,即《金匮要略》中的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半夏、生姜。
3
小泻心汤
?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心中跳动不安者方。
小泻心汤方:
*连*芩大*各三两
上三味,以麻沸汤三升,渍一食顷,绞去滓,顿服。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第17条: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
大*二两*连、*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伤寒论》第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连泻心汤主之。
大**连泻心汤方:
大*二两*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林亿等认为方中应有*芩。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小泻心汤,即《金匮要略》中的泻心汤,若《伤寒论》中的大**连泻心汤中有*芩的话,亦与之相同。
4
小泻脾汤
?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
小泻脾汤:
附子一枚,炮
干姜、炙甘草,各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伤寒论》第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第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第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第条: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中四逆汤证的条文还有,不一一列举。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小泻脾汤与《伤寒论》中的四逆汤相同。
5
小补脾汤
?治饮食不化,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小补脾汤:
人参、炙甘草、干姜各三两
白术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加减法:
1、若脐上筑动者,去术,加桂四两;
2、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3、下多者,仍用术;
4、心中悸者,加茯苓一两;
5、渴欲饮者,加术至四两半;
6、腹中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炮;
7、腹中痛者,加人参一两。
??《伤寒论》第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
人参、炙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
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加减法:
1、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2、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3、下多者,还用术;
4、悸者,加茯苓二两;
5、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6、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7、寒者,另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8、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小补脾汤与《伤寒论》中的理中汤相同。
6
泻心汤
?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方。
泻心汤:
*连、*芩、人参、
炙甘草、干姜各三两
(一方有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伤寒论》第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干姜*芩*连人参汤主之。
干姜*芩*连人参汤:
干姜、*芩、*连、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分再服。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泻心汤,即《伤寒论》中的干姜*芩*连人参汤加甘草。
7
泻肾汤
?救误用汗法。其人阳气素虚,致令阴气逆升,心中悸动不安,冒,汗出不止方。
泻肾汤:
茯苓、甘草、桂枝、
生姜、五味子各三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36条: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泻肾汤,即《金匮要略》中的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加生姜。
8
建中补脾汤
?治脾虚,肉极,赢瘦如柴,腹中拘急,四肢无力方。
建中补脾汤: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饴一升
芍药六两桂枝二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火,令消已,温服一升,日尽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36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论》第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
生姜二两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建中补脾汤,与《金匮要略》中的小建中汤相同。
9
小阳旦汤
?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方。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
甘草炙,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服已,即啜热粥饭一器,以助药力。
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汗出则病不除也,取瘥止。若不汗出可随服之。日三服。若加饴一升,为正阳旦汤。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小阳旦汤,与《伤寒论》中的桂枝汤相同。
10
小阴旦汤
?治天行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方。
小阴旦汤:
*芩三两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已,如人行三四里时,令病者啜白酨浆一器,以助药力。身热去,自愈也。
??《伤寒论》第条:太阳与少阳合,自下利者,与*芩汤;若呕者,*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芩汤:
*芩三两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芩三两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两半,一方二两(切)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肖相如按:《辅行诀》之小阴旦汤,即《伤寒论》之*芩汤加生姜,或*芩加半夏生姜汤去半夏。
11
大阳旦汤
?治凡病汗出不止,气息惙惙,身劳力怯,恶风凉,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若脉虚大者,为更切证也。
大阳旦汤:
*芪五两
人参、桂枝、生姜各三两
炙甘草二两芍药六两
大枣十二枚饴一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内饴,更上火,令烊已。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14条:虚劳里急,诸不足,*芪建中汤主之。
于小建中汤内加*芪一两半,余依上法。
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肖相如按:《辅行诀》之大阳旦汤,即《金匮要略》之*芪建中汤加人参。
12
大阴旦汤
?治凡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食不下,心中烦满,胸胁支满,往来寒热者方。
大阴旦汤:
柴胡八两
人参、*芩、生姜各三两
炙甘草二两芍药四两
大枣十二枚半夏一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重上火,缓缓煎之,取得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汤加减法:
1、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2、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3、若腹中痛者,去*芩,加芍药三两;
4、若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5、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芩,加茯苓四两;
6、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服微汗愈;
7、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肖相如按:《辅行诀》之大阴旦汤,即《伤寒论》之小柴胡汤加芍药。
13
小青龙汤
?治天行发热,恶寒,汗不出而喘,身疼痛,脉紧者方。
小青龙汤方:
麻*三两杏仁半升,熬,打
桂枝二两甘草炙,一两半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减二升,掠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八合。必令汗出彻身,不然恐邪不尽散也。
??《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汤主之。
麻*汤方:
麻*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减二升,去上沬,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小青龙汤与《伤寒论》中的麻*汤药物相同。
14
大青龙汤
?治天行,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喘咳不已者方。
大青龙汤:
麻*(去节)、细辛、芍药、
炙甘草、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干姜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减二升,掠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无干姜,作七味,当从)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
麻*三两(去节)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桂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汤洗)甘草三两(炙)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加减法:若渴者,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加附子一枚,炮;
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去麻*,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大青龙汤与《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药物相同。
15
小白虎汤
?治天行热病,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脉洪大者方。
小白虎汤:
石膏如鸡子大,绵裹
知母六两粳米六合
甘草炙,二两
上四味,先以水一斗,熬粳米,熟讫去米。内诸药,煮取六升,温服二升,日三服。
??《伤寒论》第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当为表里俱热),白虎汤主之。
??《伤寒论》第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小白虎汤与《伤寒论》中的白虎汤药物相同。
16
大白虎汤
?治天行热病,心中烦热,时自汗出,舌干,渴欲饮水,时呷嗽不已,久不解者方。
大白虎汤:
石膏如鸡子大一枚,打
麦门冬半升炙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半夏半升
生姜二两,切竹叶三大握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米熟讫去米。内诸药,煮至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伤寒论》第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粳米半升
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炙)
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大白虎汤与《伤寒论》中的竹叶石膏汤药物相近,即去掉了人参、加上了生姜。
17
小朱鸟汤
?治天行热病,心气不足,内生烦热,坐卧不安,时下利纯血如鸡鸭肝者方。
小朱鸟汤:
鸡子*二枚阿胶三锭
*连四两*芩、芍药各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连、芩、芍三物,取三升,去滓。内胶,更上火,令烊尽。取下待小冷,下鸡子*,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伤寒论》第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连阿胶汤主之。
*连阿胶汤方:
*连四两*芩二两
芍药二两鸡子*二枚
阿胶三两(一云三挺)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肖相如按:朱鸟亦称朱雀。《辅行诀》中的小朱鸟汤与《伤寒论》中的*连阿胶汤药物相同。
18
大朱鸟汤
?治天行热病,重下,恶*痢,痢下纯血,日数十行,赢瘦如柴,心中不安,腹中绞急,痛如刀刺者方。
大朱鸟汤方:
鸡子*二枚阿胶三锭
*连四两*芩、芍药各二两
人参二两干姜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连、芩、姜等四物,得四升讫,内醇苦酒二升,再煮至四升讫去滓。
次内胶于内,更上火,令烊。取下,待小冷,内鸡子*,搅令相得即成。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大朱鸟汤即《伤寒论》中的*连阿胶汤加人参、干姜。
19
小玄武汤
?治天行病,肾气不足,内生虚寒,小便不利,腹中痛,四肢冷者方。
小玄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干姜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伤寒论》第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欬,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小玄武汤与《伤寒论》中的真武汤药物相近,即以干姜易生姜。
20
大玄武汤
?治肾气虚疲,少腹中冷,腰背沉重,四肢冷,小便不利,大便鸭塘,日十余行,气惙力弱者方。
大玄武汤方:
茯苓三两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芍药二两
干姜二两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大玄武汤即《伤寒论》中的真武汤去生姜,加干姜、人参、甘草。亦可以看成是真武汤合理中汤的合方。
推荐阅读?
不传之秘!手抄本医书的种用药经验
学好伤寒,你需要做到这3点(附音频)
不点击阅读原文,你将错过什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