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血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拍背小技巧大家都get了吗 [复制链接]

1#

拍背小技巧大家都get了吗

一、拍背前后的评估内容

1、拍背前后,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及适应证,确定有无禁忌证;

2、评估患者呼吸型态,听肺部呼吸音以确立痰液积聚部位;

3、了解病人意愿、认知和配合能力;

4、评估痰液颜色、性状、量等。

二、叩击排痰法的六大禁忌症

1、不稳定的头颅/脊髓损伤

叩击会加重脊髓神经的损害,所以不稳定的头颅/脊髓损伤禁忌拍背叩击。

2、肺栓塞

肺栓塞病人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卧床,床上活动时应避免突然坐起,转身及改变体位等。叩击会促进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危及生命。

3、大咳血、活动性出血

给予大咳血病人拍背叩击,可能会导致出血情况加重,甚至出现血管破裂。

4、胸部骨折

叩击振动会增加病人的疼痛,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5、多发肋骨骨折

叩击会导致尖锐的肋骨断端移动刺破胸膜,产生气胸、血胸、咯血等。

6、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碰撞、身体突然用力等改变体位,而导致血压波动,更不能进行胸背部叩击。

三、如何给患者正确拍背排痰?

1、让患者取适合体位

若患者精神尚可,可鼓励取坐位;若体力不支或意识模糊,也可让其取侧卧位,拍打一段时间后再帮助转换另一侧卧位。切忌让患者趴在床上拍背,这样会影响患者呼吸,也不利于痰液排出。

2、拍背的部位要准确

不能随意地在患者的后背乱拍一气。肩胛骨是人体明显的骨性标志,容易辨认,拍背时可选取肩胛骨下端以下3-5CM的部位为“底线”,然后从下至上,从背部两边向中间位置拍打。

3、拍背方法要正确

手掌合成杯状,拇指紧贴其余四指,腕关节不动,利用肩肘关节带动手掌,使手掌平稳着落(该方法所扣的空气较多,叩击力较均匀、稳定)。以40-50次/分的频率、力度均匀一致,由下至上、由外至内叩击。每次10-15分钟。切勿以掌心或掌根部拍背。

拍叩时要衬着衣物,力度适中,以达到排痰效果,又不引起病人疼痛,叩击局部皮肤以不发红为宜。

患者咳嗽后注意观察有无缺氧,听呼吸是否正常。如果出现喘息、缺氧等不适症状,应暂缓排痰,并予以吸氧。

注意事项/p>

#1

叩击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应饭前30分或饭后2小时进行。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若痰多,可增加次数。

#2

由下至上、由外至内叩击,叩击的相邻部位应重叠1/3,力量中等。

#3

若患者咳嗽反应弱,则在吸气后给予刺激—按压及横向滑动胸骨上窝的气管,以使咳嗽。

#4

避免在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时或进食前后进行拍背。患者咳嗽后注意其心律,观察有无缺氧,听呼吸音是否正常。如果心率增加20次/分,或出现喘息、缺氧等不适症状,应暂缓拍背排痰,并予以吸氧。

脑健康方有智慧

有帮衬方有远方

脑友慧----您身边的脑科专家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