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血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脉诊对于疾病诊断的意义何在 [复制链接]

1#

脉诊,首先用于疾病的诊断。脉诊乃四诊之一,是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转归及预后的重要依据,历来为医家所重视。切诊对一个完整诊断的四个要素的判断,都起着重要作用。脉诊对于疾病诊断的意义何在?我们一起看看本文。

自古以来,四诊依其诊断价值来排列,当依次为望、闻、问、切,脉诊起着决定性作用,岂不有违古训?不可否认,确与传统观点有差别。

笔者认为,望闻问切是四诊在诊断过程中运用的顺序,而不是重要性的先后排列。

医者看病,总是先望病人之神色形态,阅其气息音声,问其所苦,再诊其脉,以明确诊断。若论四诊的重要性,当以切诊为先。因为切诊对一个完整诊断的四个要素的判断,都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的一个完整诊断,要有四个要素:一是病性,二是病位,三是程度,四是病势。这四个要素可概括为“四定”,即定性、定位、定量、定势。如患者喘息,性质为热,病位在肺,热势较重,诊断就是“肺热壅盛”。而病势如何体现呢?热盛可伤津耗气,热盛可内传心包,可下传阳明,可烁液成痰等,要据脉明其病势,截断扭转,先安未受邪之地,防其传变。具备这四个要素,才算是个完整的诊断,但还未必是个正确诊断。因诊断正确与否,还要以临床实践来检验,主观与客观相符,取得了预期疗效,才能说这个诊断是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若越治越坏,主客观不符,虽然诊断是完整的,但未必是正确的。在明确诊断的这四个要素中,脉诊一般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1

定性

关于疾病性质的判断,主要依据脉来判断,这在我国古代经典医籍中有很多记载。

例如,《伤寒论》条:“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突出以脉为据。

《金匮》肺痿病篇:“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金匮》疟病篇:“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

类似的记载,在经典医籍及历代文献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据笔者50余年临床实践,对此有深切的体会,而且对脉诊也愈来愈倚重。

疾病的性质,无非是寒热虚实,都可以在脉象上得到反映。反过来,可根据脉象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

就一般规律而育,证实脉实,证虚脉虚,热则脉数,寒则脉迟,这就是对疾病性质的判断。

尤其对一些危重、复杂的病人,或症状很少,缺少足够辨证依据的病人,或症状特多,令人无从着手的病人,都要依据脉诊来判断。

2

定位

关于病位的判断,也主要依据脉象,并结合经络脏腑的症状来判断。

如寸部脉象有改变,又出现心经的症状,则可判断病位在心;若出现肺经的症状,则可判断病位在肺。余皆仿此类推。

但有些病人,症状在上而病位在下,或症状在下而病位在上,这就更须依赖脉诊进行判断。

如一人后头痛四日,别无他症。随诊的实习学生以为外感,予辛凉解表剂。余诊其脉尺浮,此为相火旺,淫于膀胱经,沿经上灼而后头痛,用知柏地*丸而愈。

对于脉诊的脏腑分布,小议如下:

一种说法是,浮取以候心肺,中以候脾胃,沉以候肝肾,这种说法,临床不适用。

难道心肺的病变都在浮候,而不见于中候、沉候吗?肝肾的病变都在沉候,而不见于浮候、中候吗?

如病人喘而寸脉沉数,当知肺中蕴热,迫肺上逆而作喘。此证非于脉之浮候察得,而是于沉候诊知,何以言心肺之疾独于浮候诊之?

还有一种说法,以寸尺内外分候脏腑。寸口乃区区之地,细如麦杆,再过细地分为内外上下,难于掌握,且近于玄虚,临床也不这样用。

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以左右脉按寸关尺分布。左脉寸关尺分别为心、肝、肾;右脉寸关尺分别为肺、脾、命;心包在左寸;两尺有的认为都属肾。

关于腑的分配,胆在左关,胃在右关,膀胱在尺,诸家意见比较一致。大小肠的分布,分歧就比较大,约有三种意见,各执己见,令学者莫衷一是。

脏腑的分部,不宜过于机械刻板,不仅玄虚,也不适用。

笔者判断脏腑病位,根据寸候上焦病变,包括心、肺、心包及胸、颈、头部;关候中焦病变,包括脾、胃、肝、胆、上腹;尺以候下焦病变,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及下腹、腰、膝、足等。

至于判断属何脏何腑的病变,要结合该脏腑及其经络所表现的症状,综合分析判断。

如寸数,症状咳嗽,寸数为上焦有热,上焦之热究竟在心、在肺、在胸、在头,尚不能单凭脉以断;察知病人咳嗽,咳嗽乃肺的症状,结合寸数,可断为肺热。

若同为寸数,出现心烦不寐的症状,则可断为心经有热。

考之于《脉经》,即以寸关尺分主三焦,而没有机械地将寸关尺与脏腑硬行搭配。

《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曰:“寸主射(《增韵》:‘指物而取曰射。’‘射’引申为‘候’)上焦,出头及皮毛竟手(此句《备急千金要方》作‘头及皮毛竟手上部’。竟,作‘终’解)。关主射中焦,腹及胃。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

这种定位的方法,简单、实用、确切,没有故弄玄虚或呆板、繁琐的弊端。

3

定量

关于疾病轻重程度,这是个既模糊又确切的概念。说它模糊,是因为难以量化;说它确切,是指医者必须明确病情的轻重,以利处方用药。

如肺热用石膏,究竟是用50g,还是10g,不明确病情的轻重,无法确定适当的药物及用量。

病重药轻不成,病轻药重也不成。疾病的轻重程度,也可以从脉上来判断。如脉数有热,越数实有力,热就越重,而数轻则热轻。

4

定势

关于病势的判断,主要依据脉诊判断。

所谓病势,即疾病发展变化的趋势,这种趋势,无非是三种情况:一是逐渐好转;二是邪正相持;三是恶化,病情加重、传变,直至死亡。

疾病不是静止的,有着性质、病位、程度的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决定着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首先,在疾病过程中,病因是不断变化的。

例如,外感病中,开始因感受寒邪,寒邪蕴久化热,热邪又可伤阴化燥,由寒到热、到燥的改变,是由于病因的改变,病的性质亦随之而变。

这些改变,主要依据脉象的变化来判断。脉紧为寒,待寒邪化热,脉则转变为浮洪数,待伤阴化燥,脉又转为细数。

师友,您是否存在以下现象:

1.诊断不够精准,辨证准确度不够,无法对疾病全局进行把控?

2.没有系统六经辨证体系思维,舌脉技巧没有熟练掌握?

3.在许多类似方子之间不知如何精准判别进行精准选方?

4.没有掌握一种自己的优势病种,无法打造特色专科?

5.患者病情出现转机不知如何及时而准确的转方?

仲圣经方提升讲座提升提升再提升

本课程经涂华新导师精心准备打磨,是临床20余年经验的提炼升华,能够使方证的鉴别演变落到实处,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的临床技术,让您拥有一套伤寒系统精准辨证思维。

课程特点

01

望而知之谓之神夯实舌诊基础

①蕴之于内而发之于外,通过表象看本质,人们的舌头除了吃饭外,也是能看出人们的健康的,舌诊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中医通过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变化,诊察疾病。每个舌象代表的是什么?让你拥有一眼看透疾病的能力。

②舌诊板块内容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每个月每个季节出现的方证不同,所对应的舌象也不同,每个月仲圣平台都会派工作人员到涂华新导师的门诊进行采集素材。

③涂华新导师每日临证人以上,基本涵盖了临床的常见疾病,大到感冒小到癌症,比如心脏病、乳腺病、糖尿病等对应的舌象都会系统讲到。

④拒绝空洞讲解,经过大量的临床收集,舌诊有临床真实案例图片对应。与临床紧密集合,更能加强临床思维能力。

02

切而知之谓之巧揭开脉诊神秘面纱

《伤寒论》的六经,既是伤寒热病序变中的六个阶段,又是多种疾病所表现的六个病域。六经病各有自身的病理特点,并有着与病理相应的主症主脉。据此就能对六经病作出诊断与鉴别。如:太阳病风寒束表证,既有恶寒无汗,头身疼痛专主症,又有浮紧或紧数的主脉;阳明病中焦实热证,既有壮热出汗、面赤口渴专主症,又有洪大或数的主脉;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既有寒热往来、胸胁痞满等主症,又有弦数的主脉;少阴病肾阳衰微,既有神疲欲寐、四肢厥冷等主症,又有沉细或微细的主脉。《伤寒论》正是掌握了六经病的主症主脉,从而展开了识别六经病经证、府证、正局、变局、坏证、合病、病、传变等性变。例如同为太阳病的两个病例,均有恶寒头身疼痛的症状,但前者有浮紧脉,后者却为沉细脉,此时前者是风寒表实证,宜用辛温解表的麻*汤治疗;后者为既有风寒在表,又有寒伤肾阳的太阳少阴合病证,宜用发表温肾的麻*附子细辛汤治疗。此种诊断即是根据患者具有太阳病的主症主脉和少阴病的主症主脉而展开的。涂华新导师在实战讲座以及传承讲座中均对脉象有不同的阐释,比如浮沉迟数弦以及厥阴脉等等,但是许多师友不能方证相对,我们会在这个课程中详细讲解,比如浮弦脉对应的是柴桂汤等等。

03

剖析临床案例梳理临床思维

涂华新导师行医二十多年,每天门诊~多人次,全年累计患者数量多人次,在医院门诊每天累积大量实战经验,每日会总结临床,在讲座中会剖析大量临床经典医案,带您梳理临床思维。一般讲典型之证易辨,复杂之证难辨,脉证相符之证易辨,脉证不符之证难辨,辨证时应谨守病机,抓住主要症状,由此及彼,由表入里,去伪存真,这些特征,往往在学习医案中得以提高。中医的优势在临床,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认真学习研讨医案,可以从中感悟导师的经验及思维方式,便于更快提升。

04

掌握快速辨证论治方法理清方证相应

①主要针对方证的鉴别,在许多类似方子之间如何精准判别进行精准选方,比如柴胡肉桂干姜汤与乌梅丸汤之间,都是寒热错杂,临床该如何选择?比如柴胡桂枝汤与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之间,针对感冒后遗症一些症状在两方之间又该如何取舍。

②针对转方,临床用方在患者病情由重转轻,由三阴到三阳,需要转方时,方证的鉴别点如何精确把握,或者吃吴茱萸汤有上火现象,吃麻附辛有小便不利情况如何及时而准确的转方。

05

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梳理临床思维,每次针对肺癌、肝癌、乳腺病、心脏病、中风偏瘫、肾病、皮肤病、妇科疾病等等这样疑难病,进行专题讲解,并将几个方子进行讲解对比,让您真正的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本讲座核心主旨围绕“提升”,让您始于实战,拓展于传承,厚积薄发融会贯通于提升讲座!

讲座费用元/人/次(本课程为单次课程费用,不含复训)(若费用有所调整,将另行通知)报名咨询

每年开设次数有限,如有意向学习请及时咨询专属医学顾问

(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