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可以参考胡希恕先生的中医辨证观这篇文章,可以更好理解与消化。
运用胡老的辨证思维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寒热有常,虚实无常,寒必阴,热必阳。
这句话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即寒热定阴阳。众说周知,八纲为阴、阳、表、里、(半表半里)、寒、热、虚、实。根据胡老对六经的认识,六经辨出,则阴、阳、表、里、(半表半里)已自明,又因为寒热定阴阳,故六经辨出后,只需辨虚实即可!
寒热虚实的具体关系可以参考下表:
如在临证中,已经辨明该患者属太阳病,若属太阳病实证,则当选麻*类方;太阳病虚证则当选桂枝类方。而要落实到方子,辨出具体方证,则需要借助经文,如“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汤主之。因此,运用胡老辨证法的关键在于对经文必须烂熟于胸。
再者,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子的六经归类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方子的六经归类认识建立在个人对方子的认识上,如麻*汤属太阳病实证、桂枝汤属于太阳病虚证这类无需过多讨论,已经形成共识。但如五苓散、桂甘龙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这类方子的六经归属还是存在一些争议的。
此外,临证过程中除了辨别六经外,还需考虑致病因素。此时需要引入一个理论,即“水*、血*、食*”学说。
1
食*
食*者,大都不善摄生、饮食无节,致肠胃机能障碍、或宿食不消、或大便秘结,废物不得及时排出,促使*物吸收,而成自身的一种中*证。仲景书中谓为宿食者,即食*为病。
2
水*
水*大多由于肾机能障碍使液体废物蓄积于体内的结果,但也有不是的,有的水*是由于机体渗透压失衡引起,而肾脏功能却良好的。汗出当风、久伤取冷等往往使欲自皮肤排出的废物滞留于体内,而成自身中*证。仲景书中谓为湿、饮、水气者,即皆水*之属。
1
血*
瘀血古人谓为恶血,它不但失去血液的功能,反以为害,故可称之为“血*”。妇人由于月经障碍或产后恶露不尽,均可致恶血蓄积。男人瘀血大都来自于遗传、外伤、疮痈以及内脏炎症、出血等。仲景书中对很血的证治论述亦多,主要集中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
“三*”理论并非胡老所创,在汤本求真所著《皇汉医学》的总论篇中已有详述。但胡老将此说在临床中发挥、运用得出神入化。
胡老辨证观的具体运用已如上述。在临证过程中辨证步骤可以简述为:首辨阴阳,即辨属三阴还是三阳→继辨具体六经,如太阳病或太阴病,还是太阳阳明合病等→是否兼“三*”为害→根据经文落实到方子,如五苓散证、大柴胡汤证、抑或是小柴胡汤合五苓散证。
这里需要多提醒一句,阅读胡老的医案时,务必采取这套辨证法进行辨证,不然难得其精髓。如若以传统中医脏腑经络气血辨证法去阅读他的医案,收获不了多少干货的。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