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血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郑医bull技术丨一根外周静脉导管竟 [复制链接]

1#
医院订阅哦!

3月15日,我院神经外科护士谢晓玉在静疗学组李瑞英护士长、侯晓丽护士长的指导下,经超声引导成功完成首例中线导管置入,医院空白,共历时30分钟,置管过程顺利。

该患者病情重,右侧肢体不能活动,血管条件极差,需要长时间输液治疗。普通的外周静脉留置针存在留置时间短、需要反复穿刺,易发生静脉炎、药物渗出等缺点。为了解决患者的这些困扰,静脉输液治疗学组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引进新的输液通路-——中线导管。

目前,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导管相关并发症。中线导管的成功置入,标志着我院静脉治疗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强化静脉输液护理标准,优化工作流程,保障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静疗学组组长李瑞英

为临床护理人员讲解《中线导管的临床应用》

什么是中线导管

中线导管(midline)又叫中等长度导管,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临床应用,硅胶或聚氨酯材质。经前臂肘窝的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等置入,尖端位于腋静脉或肩下部,不到达中心静脉的外周静脉导管,新生儿和儿童还可经头皮静脉、腿部静脉穿刺,尖端位于胸部以上、颈外静脉或腹股沟以下。可保留1—4周,其尖端不到达中心静脉,所以不需要拍胸片,让患者免受放射的伤害。

静脉治疗是我国临床最常用、最直接的治疗手段之一,而且我国是全球输液大国,每年达50亿次的输液次数,80%的住院患者大多会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其中有85%的护士有大于70%的工作时间都在用于输液的操作实践过程当中。

中线导管的优势

部分患者因血管条件差,在治疗过程中因穿刺困难不得不选择价格比较高的PICC置管,造成不必要的费用增加;而CVC穿刺易发生血胸、气胸、感染等并发症,风险较大。

中线导管的面世,减少了穿刺次数,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节省了护士的劳动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针刺伤,为临床带来又一款独具特色的血管通路器材,为中短期输液患者带来全新的选择。

供稿:静疗学组李瑞英

编辑:毕佳佳

图片:静疗学组李瑞英

精彩推荐

成功换肾的兄妹俩广受媒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