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血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平度市人民医院重塑患者铠甲七旬患者再 [复制链接]

1#

信网12月24日讯(记者李美玉)车祸、多发创伤、气胸、血胸、病危、ICU、呼吸衰竭、呼吸机、ARDS……当这一个个字符在眼前闪现,刹那间,就像被人卡住喉咙,总有种让人窒息的压迫感。

生命体征稳定、眼睛睁开、手可以动、自己呼吸、自己下地、自己吃饭……当目睹这一个个变化,在经历过一次次跌宕起伏后,医院迎接清晨的阳光,自由呼吸,让坚强的生命再起航。

这,就是在医院ICU内外发生着的事情,病患家属、患者、医护人员每天都在经历着、努力着。

危急时刻,畅通生命通道

“ICU吗,我是胸外科,我们这里有一位车祸外伤的老年患者,目前病情很重,需要你们急会诊。”8月中旬的一天,刚上班,值班医生来永光就接到了这样一通电话,电话里很急,来永光医生快速的走出ICU,前去会诊。

3分钟后,来永光医生赶到了胸外科病房,病床上是一位70多岁的患者,他头面部皮肤多处外伤,伤口和口角还有少量的流血,口唇已经有些发紫,呼吸又浅又快,很费力,一侧胸廓有点塌陷,胸部反常呼吸,肚子有点胀,左脚踝包着纱布,已经被血渗透,呼叫患者,意识反应已经比较差了,床边是焦急的家属和忙碌的医护人员。经过简单的查体和病史询问,来永光医生判断:老人车祸引起严重外伤,目前已经出现意识不清、呼吸费力、呼吸衰竭,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救治,简单和家属沟通了几句,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来永光医生迅速组织ICU准备抢救、胸外科准备转运。

5分钟左右的时间,患者被快速的转运到了ICU,清理气道、加压给氧、镇静镇痛、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输液、止血、抽血化验……ICU医护人员忙碌、紧张而有序的实施着抢救。同时,胸外科也做好了床旁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准备,急诊外科、神经外科等相关科室也陆续赶到ICU病房参与会诊和抢救。

40分钟后,经过多学科紧急联合救治,病人的生命体征渐渐稳定下来,但病情依然很危重。

对于重症创伤患者的抢救,时间就是生命。对于严重胸部创伤的患者,畅通的气道、稳定的呼吸就是生命。准确判断、快速转运、及时抢救、联合救治,“快、准、稳”熟练地抢救干预措施和“无缝衔接”畅通的救治通道,也就是病患由危向生的生命通道。

漫长守护,攻克重重难关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下来了,但面对这位严重创伤的患者,患者能不能活下来?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让患者好起来?医护人员又需要做哪些工作让患者活得好?一连串的问题涌现在了来永光主诊医师团队的面前。

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患者的APACHEII总分达到29分,AIS-ISS总分高达33分,为重症创伤(危重型)。患者初步诊断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双侧多发肋骨骨折(右侧2-9肋,左侧1-11肋,肺挫裂伤(左侧),左侧创伤性气胸,右侧血胸,双侧肩胛骨粉碎性骨折,腰椎多发横突骨折……

在科主任、护士长的指导下,经过医院科室医护人员的认真讨论、专科医师的全力协助以及康复医师的积极配合,来永光主诊医师团队很快就制定了针对老人的个体化综合诊治方案。

结合患者情况,救治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大体的病程分期,同时结合各分期特点确定了不同时期的诊疗目标,并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不断分解目标,细化措施。

(来源:医院)

患者入ICU后,医院根据病情变化,给予了患者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和相关支持治疗,期待保持患者的呼吸稳定,然而,在患者入ICU的第3天,患者的缺氧状况加重了,出现了严重的低氧血症,这是肺脏在创伤之后继发了呼吸窘迫综合征,这种快速的病情变化既在医生的预料之中,却又让医生们如临大敌,因为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及时改善,患者很可能因此而失去生命。

医疗护理救治团队明确方案和细化分工,24小时严密监测病情,随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指导,实施目标导向的“滴定式”治疗,充分的镇静镇痛,不断调整呼吸机参数,实现肺保护性通气和调整药物应用与支持,同时给予床旁支气管镜检查+吸痰,加强气道管理,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等等……

慢慢的,患者的病情再次稳定下来。

(来源:医院)

稳定期,医院全面出击

患者入ICU一周后,病情渐渐稳定下来,但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医院判断患者接下来的ICU治疗时间会比较长,于是在和家属充分沟通后,医生给予患者实施了早期的气管切开治疗,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医生将重症患者长时间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梳理,制定处置方案,早判断、早干预、早预防,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在三个多周的时间里,医院从患者的镇静镇痛、气道管理、呼吸康复与管理、血流动力学管理、胸部创伤恢复、院感与感染控制、营养支持、脏器功能支持与保护、血栓防治、肢体功能锻炼与恢复、睡眠管理与心理护理、重症护理、其他伤情救治等13各方面多次评估并调整诊疗方案,以重症医学科为救治平台,联合胸外科、急诊外科、运动康复科、骨科等多学科全面出击,各个击破,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让患者不断好起来。

(来源:医院)

恢复期,医院因人施策

患者入ICU四周后,当看着患者的病情一点一点好起来,救治团队的每一个人都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然而接下来给患者撤除呼吸机的过程又让大家对患者的结局不容乐观。

随着病情的稳定,镇静镇痛药物逐渐减量,患者渐渐清醒,但由于自身伤痛的刺激,长时间的ICU治疗,各种各样的救治、监护设备,陌生的人和环境,病人的精神状态处在崩溃的边缘,起初患者很烦躁,无论医护人员怎么劝说,他怎么也安静不下来,这无疑给病人病情的恢复和呼吸机的撤离带来很大的挑战,有时需要增加药物进行控制。

同时患者年龄大,胸部创伤严重,既往有长时间的吸烟史,且存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情况,在早期撤除呼吸机的过程中,患者反复出现呼吸费力、气道痉挛、缺氧等表现,患者出现了撤机困难。

针对这些复杂的状况,救治团队没有灰心,再次分析患者特点,调整诊疗策略,因人施策。在医护人员继续加强心理沟通、疏导的同时,医院让家属参与进来,虽然疫情期间,ICU禁止探视,但是医院变换思路,让家属通过语音、视频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安慰、疏导,再加之适当的药物应用,渐渐的老人的情绪稳定了下来。

结合患者撤机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救治团队依据患者特点制定了具体的撤除呼吸机计划,在调整药物应用、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康复、加强营养、加强心理疏导等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高流量湿化氧疗,循序渐进,从脱机十几分钟到脱机一小时,再到脱机几小时……慢慢的,撤机的时间越来越长,患者的信心越来越足,状态越来越好。

康复期医院追求更好

患者的呼吸机撤掉了,病情进一步稳定恢复了,可患者年龄大,且已经在ICU里治疗了40多天了,长期卧床,各种设备、药物的应用,患者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呢?回归家庭、重返生活后他的生活质量怎么样呢?

作为重症医生,有能力让患者活下来,更在追求让患者生活的好,生活的有质量。结合老人病情特点,医生们联合康复科、理疗科等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实现ICU与临床专科、康复科的有效衔接,让患者走出ICU后能够良好的生活。

重症患者的救治,就像渔民织网,每一个“网结”看似独立,却又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既要重点明确,又要相互协调;既要未雨绸缪,又要循序渐进,坚持到底。

重症患者的救治,又像一次一次闯关,面对重重关卡,既需要医务人员的沉着冷静、全力救治,又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信任和配合,医患合心合力才能实现携手并肩,克服重重障碍,突破重重关卡,战胜病魔,实现共同愿望,收获健康,回归新生活。

自由呼吸回归生活续享天伦之乐

清晨,迎着阳光,自由呼吸,对于健康人来说,是那么简单而又普通;然而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有时候,这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经历ICU的重生,再沐阳光,自由呼吸,弥足珍贵。

病患从满身伤病、生命垂危到独自站立行走、家庭团聚;从胸廓严重创伤变形、不能呼吸到实现平稳自由呼吸、生活自理;63天,医院再一次见证生死轮回。

那一天,患者的右手用力的握着医生的手,表情激动,难以用言语表达,那满面的红润藏不住前日的伤疤,平稳而有力的呼吸,面带微笑的同照护他的医护人员告别,医院。

这一天,收到患者女儿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