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血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伤寒悬解厥阴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复制链接]

1#

厥阴十五: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二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二两甘草二两,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吴茱萸一升生姜半斤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温分五服。

肝司营血,流经络而注肢节,厥阴之温气亏败,营血寒涩,不能暖肢节而充经络,故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甘草、大枣,补脾精以荣肝,当归、芍药,养营血而复脉,桂、辛、通草,温行经络之寒涩也。若其人内有陈久积寒者,则厥逆脉细之原,不在经络而在脏腑,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生姜,温寒凝而行阴滞也。

1本气之里阴血虚,经阳又复外感伤寒,则经阳之寒痹着不去,营阴之血寒涩不行,阴阳不能相得,则发厥逆,手足逆冷,脉细欲绝是也。脉细欲绝,区别于脉微欲绝(少阴二十三,通脉四逆汤)。细为血少,欲绝者,是营血寒涩不行也。当归四逆汤,细辛降浊阴之冲逆,桂枝通经脉之寒涩,芍药行血,以通脉细之欲绝,当归补脉细之血少。血者,木之津液,血行则肝气疏,当归补血,就是补肝气疏肝郁,营血寒涩不行,即是肝气不疏。当归,虽言补血,实为疏肝。桂枝升肝气,芍药行肝血,当归补肝血,皆疏肝之要药。

此处多说一句。有的医案解为经脉伤寒,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四肢失于温养,则手足厥寒也,这么解也没错,但要注意,这是现代中医思维,但此要从厥阴篇理解,此属厥证,是阴盛而发厥逆,是阴厥证,不从什么气血不足的层面,而是从阴阳互厥的层面,气血不足那只是初级入门,阴阳互厥,这才是六经与厥阴篇要讲的核心理论,这才是古中医思维。病理就是阴寒本偏盛,又外寒而伤经阳。阴本盛而阳又伤,则阴盛而发厥逆也。阴阳不交,必手足逆冷,阳伤寒凝,营血不行,必脉细欲绝。太阳病脉浮,寒闭而风泄也,厥阴病脉细欲绝,血少而寒伤也。寒性收缩,本血少脉细,又伤寒涩不行,则脉细欲绝也。

我的注解,差点引用医案中的注解,从气血不足,而致手足厥寒与脉细欲绝理解。显然深度不够。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血虚竭,则卫不独行,此是气血阴阳之理。体质素虚,本来阴盛,经阳复伤,则阴盛其盛,阳虚其虚,愈盛愈虚,阴盛而发厥逆也。厥者,阴阳不交,手足厥寒是也,不是气血不足,如以气血不足,而补气补血,是治不了此厥逆证的。

2厥阴四:伤寒一二日,以至四五日发厥者,后必发热。厥阴病,厥热相平则病愈,厥多热少,热多厥少,病皆不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厥而无热,则病进不愈。厥阴病,阴极之脏,阴极而阳生。手足厥寒,脉微欲绝者,则阳不能复。此有沉寒,加吴茱萸生姜,温脏腑之寒,以复阳热。

其人内有陈寒者,是何症状?就是厥逆证,厥阴下寒或厥阳独上之证。下利,呕吐,头痛,脉促,手足逆冷,厥寒无热,内拘急,四肢痛,里寒外热,都是厥证。都是在脉细欲绝,手足厥寒的基础上,以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其它的厥证,还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证,吴茱萸汤,乌梅丸等,不要混。

3论手足厥寒,从脾胃论,是脾胃虚寒也。但厥阴病者,阴盛而发厥逆,必中气虚寒,所以手足厥寒在此,就无须多细究认死理是脾胃虚寒,还是厥阴脏病。厥阴病之脉细欲绝者,血少而寒涩也,是厥阴之血少,经阳外伤之寒涩也。此寒涩者,也有内虚之寒,也就是吴萸生姜之沉寒。细分之寒涩者,经阳络之伤外寒与脏腑本虚之内寒。本虚是为病基,外寒是为诱因,伤内外之寒而相抟,则成本病也。

4再重申一下,学习本条提纲,在厥阴篇中的结构,厥阴篇看懂,本条提纲就不难懂。

太阳伤寒,四五日,则传厥阴经,而发厥者,经病传脏,或先发寒,或先发热,先寒者而后必发热,先发热者,而后必发寒,此寒热往来,就是厥执往复之义。厥阴病,厥热往复,厥多而热少,或热多而厥少,病皆不能自愈,厥热相平,则病能自愈。厥多则阴盛,热多则伤阴,厥热相平,则病自愈。厥阴之经,阴极之脏,阴极而阳生,厥阴病者,阴盛而发厥也,肝脏之虚寒,经脉之寒涩,则阴极不能化阳也。所以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也。

厥阴肝木者,以阴脏之体,而用少阴之肾阳,肾阳虚则肝脏寒,五脏又秉天胃阳,加吴茱萸生姜,以温脏腑之寒,以行阴寒之滞。此用吴茱萸生姜者,是胃腑,肝脏,肾脏之寒,一味药而统治脏腑。

5本条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温脏腑之寒,与附子类汤的少阴之水寒,正好呼应对比。一为脏腑之寒,一为六气之水寒。另外脉细欲绝,是为阴脉,对比脉微欲绝,此为阳脉。

通脉四逆汤——脉之经阳(脉阳方)

炙甘草复脉汤——脉之津液与营血也。(脉阴方)

当归四逆汤——四逆之营血不行,则阳气不达。(脉阴方)

四逆汤——脾胃与四肢互秉也。(脉阳方)皆是阴阳相贯之理。

6论厥逆,附痰厥

四逆汤——脾胃虚寒

当归四逆汤——阴盛发厥证

少阴十六,胸中痰实,手足寒,也是厥逆。

厥阴十六,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而胸中,瓜蒂散。

呕吐二十三,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此是胸中痰实。《金匮》卷十三,陈皮汤主之。

此三条者,是为胸中痰实,隧路窍阻,手足厥冷。

厥阴十六: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病人手足厥冷,而脉乍紧者,或觉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此其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盖胃气下行,浊阴敛降,则心胸清旷而不满结。此缘胃气上逆,浊阴不降,故心下胀满,饥不能食。胃口痞塞,肺气郁遏,淫生痰涎,阻隔窍隧,阳气不能四达,故手足厥冷。脉候乍紧,脉法所谓支饮急弦也。吐之宿物尽去,清气流通,则诸证悉瘳矣。

1此是伤寒厥时,胃气不降,浊阴上填,胸中壅塞而停宿痰也。痰阻隧窍,阳不四达,则手足厥冷,脉见乍紧者,是隧道不通,宿物阻格也。痰结胸中,则心下烦满,饥不能食者,是入口即吐也。瓜蒂,吐胸中停痰,破肺胃郁格,清气流通,则诸证悉瘳矣。

2本条与少阴十六,是相同的情况。本条手足厥冷,是痰阻隧窍,阳不四达,区别于上条,手足厥寒,血少寒涩而不充经络也,本条也是厥胜病进之杂象。

按;《金匮》呕哕二十三橘皮汤,也是手足厥者,肺胃郁格,气不四达也。本条就是典型的阴阳逼蒸而生痰饮,上填胸膈。阳外伤阴内逼,厥胜胃逆,浊气上填胸膈也。

厥阴十七:病人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少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病人手足厥冷如前,而言我不结胸,其心下不满,而小腹则满,按之觉痛者,此冷气结在膀胱关元之间也。(关元,任脉穴,在脐下三寸,小肠之募,足三阴之会也)。此推广上章之义。上章病在胸中,此章病在少腹。

1 此是厥逆,厥阳不结胸,厥阴反结寒。少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此或是寒疝。观《金匮》腹满寒疝篇)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