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血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太便血医生力荐胃肠镜一并做意外发现早期 [复制链接]

1#
没有症状就不会想着去做特定的检查,这是不少人惯有的一种思维方式,但对于部分疾病的高危人群来说,定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检查是很有必要的。最近,医院(以下简称“市人医”)内镜中心在为78岁的孙奶奶做胃镜检查时,就发现了早期胃癌。专家表示,大部分早期胃癌无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等到出现疼痛、消瘦、出血等症状时,可能已经处于晚期。在听到主治医生对自己提出增加胃镜检查的建议时,泰州市区78岁的孙奶奶起初并不乐意,明明自己是因为便血来住院检查,最近胃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为何还要花钱做胃镜检查?“因为您之前从来没做过胃镜检查,45岁以上建议完成一次胃镜筛查,并且您这次的症状是便血,也需要排除上消化道的病变,以便及早对症治疗。而且做肠镜时需要空腹,有做胃镜的条件。选择无痛胃肠镜,就是只接受一次麻醉,胃镜和肠镜一次性完成,也能节省时间和费用。”听主治医生这样耐心劝说,孙奶奶就同意了。为孙奶奶做检查的是内镜中心医生钱云,在胃镜检查时,才进行了一半他就发现了问题,他发现胃体黏膜发红,考虑胃内有早期肿瘤,但观察好久,始终无法确认病变具体范围。于是请示内镜中心副主任伏亦伟,“我发现这个患者有早期胃癌,但是病情相对复杂。”为了确定病灶位置和范围,伏亦伟使用了放大胃镜并借助多种染色技术,即在胃镜的基础上,将胃部黏膜放大,以便更清楚观察的一种内镜检查方法。据悉,整个胃黏膜的面积比较大,有一些非常微小的病变,甚至只有几毫米,常规的胃镜分辨率和清晰度不够,有可能会看不见,导致漏诊。通过放大胃镜,能够放大倍来观察可疑之处,继而大大提高诊断率。当时,他们发现了这个病变直径约10厘米,虽然面积不小,但还好处于早期阶段。早癌无明显症状不做检查极易漏诊接下来的肠镜检查也确定了孙奶奶的便血缘由,是因缺血性肠病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突然起病,以急性腹痛、腹痛后便血,血便以鲜血便为主,有时也可以是果酱样或黑便,严重的还可能发生肠梗阻、坏死、穿孔及腹膜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缺血性肠病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有糖尿病、高血压、房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部分患者因为腹泻、脱水、便秘等原因也会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孙奶奶同时出现疑似早期胃癌和缺血性肠病这两种不相关的疾病,也让她的后续治疗变得棘手起来。鉴于急性出血状况,为她先做了缺血性肠病的治疗,数天后有所好转,同时胃镜的活检结果也出来了,确定为早期胃癌。如果没有这次胃镜检查提早发现,等患者出现症状时,会发展到什么阶段?伏亦伟说,通常情况下,等有了相关症状再做检查,很多患者往往已经到了晚期胃癌阶段,少数患者可能连手术的机会也没有了,这个患者已经78岁,等有了症状,年龄会更大,身体条件更差,可能就不能耐受外科手术了。胃癌的早、中期阶段可能没有特异性症状,其临床表现与慢性胃炎相似,可能仅仅表现为腹胀、隐痛,通过服用一些胃药也可以缓解症状,这部分患者就可能被漏诊。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进行性生长,医院里进行胃癌检查时可能已经是晚期了。每年完成例早癌手术早检查早治疗越来越普遍根据孙奶奶目前的病变程度和面积,有两种主要的手术办法:一个是全胃切除的外科手术,另一种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他们将相关手术的利弊详细告知了患者家属。“全胃切除手术后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而且患者年龄大,存在严重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伏亦伟表示,两者比较而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恢复起来快一些。最终在几天前,孙奶奶选择进行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由伏亦伟主刀,手术很顺利,等病理结果出来后,再做进一步治疗。“现在早期胃癌的发现数量越来越多了。”采访时,伏亦伟当天已经完成四台手术,都是早期食管癌或早期胃癌。据悉,该科室每年发现逾例消化道早癌,每年完成约例胃、肠和食道的早期肿瘤手术。不过伏亦伟解释,数量的上涨主要与目前先进的设备、技术的进步、诊断能力的提升和市民的体检意识提高有关,从而有机会发现更多的早期肿瘤。同时,相关能力的提升也体现在可以为更多年龄层的患者进行检查。上周,内镜中心曾为刚满1周岁的婴儿做胃肠镜检查,当时患儿出现发热和便血等症状。因为婴儿的肠壁很薄,他们选用胃镜给其查看肠道情况,最后确认症状因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很快对其进行了针对性治疗。“大家不用对胃肠镜检查心存恐惧和顾虑,有些国家相关癌症的死亡率一直持续降低,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胃肠镜检查的广泛普及。”伏亦伟说,此外,无痛胃肠镜也为患者摆脱了检查时的痛苦,而且目前市人医有一套完善的胃肠镜预约机制,能够快速检查,及早获知病因。记者朱虹通讯员董龙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