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血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胸腔闭式引流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复制链接]

1#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或者瓶内,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用来引流胸水,只要我们把这套装置放在低于胸腔的位置(比如病人半卧位时,水封瓶放在地上),就可以把胸水引流出来,因为水往低处流。所以单纯引流胸水时,一个瓶就足够了,临床上使用一个负压引流袋便可。

(2)引流气体(气胸),一个瓶也是可以的,但这个瓶必须要有“水封”作用,也就是说引流管末端必须埋在水下(1-2cm),否则引流管直接与大气相通,就人为地造成开放性气胸了。

(3)当患者有液气胸时,既需要引流胸水,又需要引流气体,那就必须使用第2个瓶。如下图:

第二个瓶是水封瓶,气体从胸腔一路来到3号管末端时要克服1-2cm水柱压力才能逸出,不直接与大气接触,所以称之为“水封”。为什么3号管要浸入水中,是为了不让胸腔内气体直接与大气相通,以免形成开放性气胸了(交通性气胸)。那为什么是埋入1-2cm,而不是2-3cm、3-4cm、4-5cm或者更深呢?事实上,有的专著认为2-3cm也是合理的,但更深就不合适了,因为3号管埋得越深,胸腔内气体就要克服越大的压力(周围水柱对导管末端的压力)才能逸出水面。我们的目的是要让胸腔内气体排出,加1-2cm水柱是为了隔绝空气。

正常胸内呼气压力一般不超过2mmHg,折合约2.7cm水柱,所以一旦病理状态下胸膜腔压力稍升高,多余的气体就可逸出,如果管子太深,则胸膜腔的多余气体不能排出。

既然如此,那么更浅的水柱(比如0.5cm)是不是更容易逸出呢?是的!但如果这么浅的水柱,只要水封瓶稍微摇晃一下都可能与空气接触造成开放性气胸了。

当经水封瓶引流后胸膜破口仍未愈合,1周以后水封瓶中仍持续有气泡逸出,那就考虑加用负压吸引装置了。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第三个腔了(负压腔,或者叫调压腔)。如上图

三个腔,第一个腔叫集液腔,是用来接胸水的,现在的一体化引流瓶中的集液腔都是可以直接计量的了;第二个腔叫水封腔,第三个腔叫负压腔,或者调压腔,这个调压管(压力调节管)的存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就好像我们高压锅的限压阀一样,确保调压腔里面的负压不会过高。

生理情况下,肺与外界相通,吸气时胸腔内为负压,呼气时胸腔内为正压,肺膨胀良好,胸膜腔为一潜在腔隙。

持续负压吸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气体排出、加快胸膜破口愈合。

不希望负压腔里面的负压超过-15cmH20(-1.47kPa),那调压管末端埋入水中就不要超过15cm。一旦我们给的负压很大,超过了-15cmH2O,那么空气就会从调压管进入(这是中学物理知识),缓冲了负压腔内的负压,保持了负压腔内的负压不会超过-15cmH2O。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调压管的深度是15cm,那么不管我们给的负压有多大,负压腔里面的负压都不可能超过-15cmH2O。这个负压传导给胸膜腔时,也是安全的,既能够促进胸膜腔气体排出,又不至于损伤肺组织。负压越大,对于肺组织的损伤也越大。所以限制为8-12cm。

部分来自于丁香园和医脉通呼吸频道硫蒸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