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参考来源: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年5月第9卷第2期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胸部肿瘤诊疗专家委员会
病理穿刺活检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当今,经支气管镜活检、经皮穿刺活检技术(percutaneoustransthoracicneedlebiopsy,PTNB)是最常用活检技术。
近年研究结果表明,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中心型病灶诊断的敏感度可达80%,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度仅为60%左右,而胸部穿刺活检诊断肺癌的总敏感度可高达90%。
随着影像导引设备不断更新、穿刺针的改进,PTNB技术进步并得到广泛临床应用。精准医学时代,肿瘤基因组学推动了分子病理学发展,病理组织亚型分类、分子分型及耐药突变检测等不断丰富病理学内容,使临床需求逐年增大。由此,建立PTNB流程,规范技术操作,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安全医疗意识,至关重要。
为进一步提高胸部肿瘤PTNB技术水平,加强技术操作和临床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便不断适应我国医疗领域发展需求,进一步更新完善了《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内容。
经皮穿刺活检
经皮穿刺活检在肺、胸壁、肺门和纵隔肿瘤的诊断、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皮活检针依据其取材原理可分为两大类:抽吸针和切割针。
抽吸针可获取高质量的细胞学标本用于疾病诊断;切割针直径一般大于抽吸针,用于获取组织学标本。依据活检针类型不同,经皮穿刺活检可分为细针抽吸活检(fineneedleaspiration,FNA)和切割针活检(coreneedlebiopsy,CNB)两大类。
影像引导方式
胸部肿瘤经皮活检的影像引导方式包括X线透视、C形臂锥束CT、CT或CT透视、超声、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引导方式应根据病灶大小、位置、辨识度、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可使用的影像设备和操作者技术水平和个人偏好等选择。
1、X线透视
X线透视是传统引导方式,主要用于周围性肺病变和较大病灶的穿刺活检,对病灶周围血管解剖显示欠佳,临床上已经逐渐被CT引导所替代。
2、C形臂锥束CTC
形臂锥束CT也可用于经皮胸部肿瘤活检的影像引导,其优势在于辐射剂量低,可模拟实时引导,但其图像密度分辨率不如常规CT。
3、CT
CT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胸部CT扫描可清晰显示病灶大小、形态、位置,以及病灶与肋骨、纵隔、叶间裂和血管的关系,有助于设计安全的穿刺路径,同时早期发现并发症,已成为PTNB优先选择和最常用的引导方式。
4、超声
超声可实时监控穿刺针进针过程、角度和深,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或配合度较差患者具有优势,几乎无辐射,通常用于胸壁肿物或者邻近胸壁的周围型肺部病灶活检。增强超声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供血血管和坏死病灶,有助于减少穿刺活检的假阴性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5、MRI
与其他影像设备相比,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平面成像能力,近实时成像,无辐射。使用呼吸门控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扫描时间内采集图像,在明确胸部血管结构和引导纵隔、肺门及胸壁肿物活检中有其独特优势。
6、PET-CT
PET-CT引导下经皮肺及纵隔病变活检是一种可行的技术,通过靶向病变的代谢活性情况指导穿刺部位的选择,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对以往活检结果不明确的患者应用价值更大,同时对于较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检测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影像学的不足。
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
?需明确病变性质的孤立结节或肿块、多发结节或肿块、肺实变等;
?支气管镜、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无法明确诊断的局灶性肺实变;
?怀疑恶性的磨玻璃病变;
?已知恶性病变但需明确组织学类型或分子病理学类型(再程活检);
?疾病进展或复发后局部组织学或分子病理学类型再评估(再程活检);
?其他如支气管镜检活检失败或阴性的肺门肿块、未确诊的纵隔肿块、怀疑恶性的纵隔淋巴结等。
2、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不可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对禁忌证
?严重肺动脉高压;
?解剖学或功能上的孤立肺;
?穿刺路径上有明显的感染性病变;
?肺大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纤维化;
?机械通气(呼吸机)患者,或儿童全麻状态下活检需有麻醉医生配合;
?影像学上考虑肺包虫病,有可能增加过敏风险,为相对禁忌。
手术室及人员配置
开展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手术室需具有常规消*设施、供氧系统、吸痰设备、配备心电监护、急救车等设备。经皮穿刺活检应由经验丰富的术者操作或在其指导下完成。涉及人员包括/p>
1、医生:接受过系统训练,有风险意识,具备临床抢救能力;
2、护士:经验丰富,能够做好术前、术中配合;
3、技师:技术操作熟练,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做好配合工作,如CT扫描、定位;
4、病理学家在场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5、麻醉医师:患者配合手术困难时,可考虑请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干预,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技术操作
1、术前评估
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并进行体格检查,注意评估患者心肺功能、配合能力(如屏气呼吸、制动能力)。
影像学检查:术前需胸部增强CT扫描检查明确病灶部位、形态、大小、与周围脏器、血管和神经的关系,设计穿刺入路。疑似包虫囊肿或血管畸形者不宜进行活检,应行胸部CT检查加以确认对于增强CT检查存在困难的(如造影剂过敏),可考虑采用增强MRI检查。
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术前推荐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感染筛查(乙型病*性肝炎、丙型病*性肝炎、梅*、艾滋病等)、心电图、血生化、血型检查等,特殊人群建议做血管弹力图。对于合并基础肺疾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等),推荐肺功能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氧合能力和肺功能储备能力。
2、制定活检计划
术前必须再次仔细查阅患者影像学资料,并根据病灶大小、部位、解剖学关系、影像引导方式及工作经验制定活检方案。存在相对禁忌证或病情特殊情况下,建议多学科专家参与讨论。
3、知情同意
术前应充分向患者、患者的近亲属或其委托代理人说明手术的目的、方法、益处、医疗风险和替代医疗方案,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4、术前准备
术前建议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宣教,以减轻患者焦虑紧张情绪;训练患者平静呼吸及术中呼吸配合;术前应常规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心电监护。
5、麻醉与镇静PTNB
需要患者维持适度的意识水平以便配合手术和监测,常规选择局部麻醉。术前镇静或基础麻醉应在CT定位时,以小剂量、递增静脉给予,避免镇静过度,注意要保持患者足够清醒,能够配合手术完成相关指令。
6、术中操作
(1)选择穿刺点:术前根据CT或其他影像设备先行定位扫描,在避开骨骼、血管、气管等重要解剖结构的前提下,选择最短穿刺路径。
(2)局部麻醉:常规消*铺无菌巾,用1%~2%利多卡因溶液逐层浸润麻醉,根据患者反应、麻醉效果及进针深度,适时调整麻醉剂量。
(3)穿刺及获取标本:以CT引导下穿刺为例,建议采用分步进针法,根据CT定位,先将穿刺针穿刺至壁层胸膜外进行局部麻醉,再将穿刺针置于肺组织内,扫描确认。
(4)同轴技术:应用同轴技术一次穿刺即可多次活检取材,创伤较小。在出现气胸或血胸时,可以利用同轴通道抽吸积气或积血、注射药物等,有助于即刻处理并发症。
7、术中、术后监测
技术操作全程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后,建议即刻行全胸部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系统性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必要时进行处理。
无需处理的患者可转运至病房或观察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等,嘱患者尽可能减少任何增加胸腔压力的活动,如咳嗽、说话等。对不能配合患者应加强监护,建议术后24h内完成胸片检查,病情变化者及时复查胸片或胸部CT检查。
-END-感觉不错别忘记分享哦~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