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血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泻心汤系列4泻心汤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乔巴小一笔记”→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这样就可以及时看到每日分享啦。

今天继续学习泻心汤系列。和半夏泻心汤做对比。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12g)

*芩干姜人参以上各三两(9g)

*连一两(3g)大枣十二枚,擘(4枚)甘草三两,炙(9g)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泻心汤

大*二两(6g)*连*芩各一两(3g)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17条: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不同于前几条泻心汤是“辛开苦降”,本条泻心汤只用了三*,完全是清泻的,所以也叫三*泻心汤。

虽然是说心气不足,但在《千金方》中改为“心气不定”,是心悸烦躁,治疗实热的吐血、流鼻血。

还有心慌、脸色红、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上焦热的症状。

临床可以治疗各种实热出血和高血压等。

方药分析:

*连泻心火,*芩泻肺火与大肠火,大*苦寒泄热,有推陈致新之力。

服用方法:

毕竟是苦寒药,所以顿服1-2次,血止就停。

还要注意善后,注意养阴益气。

煮法:

煮法很有意思,要和下一条的大**连泻心汤作对比。

本方要三升水煮取一升,就是降火止血的作用;而大**连泻心汤在开水中泡两三分钟就可以,取味道,是消痞的作用。

和虚寒的止血方鉴别:

主要是和治疗虚寒吐血的柏叶汤鉴别。

火热吐血一般颜色鲜红,来势比较急,有面红口渴、烦躁便秘、舌红苔*、脉数有力等实热表现。

虚寒吐血一般血色暗红,脉涩苍白或者萎*,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微弱或无力。

大**连泻心汤

大*二两(6g)*连一两(3g)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论》第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连泻心汤主之。

腹诊按着软软的,腹肌不紧张,证明没有痰饮、水、瘀血、宿食等。

脉诊关脉浮,也就是中焦有热。

两者加起来证明是热气痞,所以用方很简单,就是大*加*连泻一下胃火就可以。

本方证临床上还有心烦、失眠、小便*等热象。也有可能出现流鼻血、吐血等。

以下内容,请于知识星球阅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