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血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护解第二章生活护理应用解剖学 [复制链接]

1#

第二章生活护理应用解剖学

阅读时间:10分钟

全文字数:

内容概括:纯干货,护理病人常用卧位以及支气管体位引流术。适合正在学护理临床应用解剖学的同学阅读。

音乐:你会爱的人——杨千嬅

第二章生活护理应用解剖学

第一节护理病人常用卧位

第二节支气管体位引流术

第一节护理病人常用卧位

1、能够准确描述不同卧位的解剖特点,如供血情况、影响颅内压、引流方向等;

2、能运用相关解剖理论知识解析为不同病人选择不同卧位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3、在护理操作课时能考虑不同因素并对卧位进行正确的选择;

4、线下练习设计多种不同病人类型,增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卧位:指患者休息、接受检查及其适应治疗护理时采取的卧床姿势。正确的卧位符合人体解剖生理的要求,对增加病人的舒适感,治疗疾病,减轻症状以及进行各种检查,预防并发症和增进安全均有积极的作用。

常用的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俯卧位、胸膝卧位、头低足高位、头高足低位和截石位。

1.方法

(1)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两臂置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枕头横立于床头。

(2)中凹卧位:病人头胸抬高10°~20°角,下肢抬高20°~30°角。

(3)屈膝仰卧位:病人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适用范围

①昏迷及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

②椎管内麻醉或蛛网膜下隙穿刺患者;

③休克患者;

④腹部检查及行导尿、会阴冲洗患者。

3.解剖学原理

(1)保证血液供应全身:全麻术后及昏迷病人的全身肌肉都处于松弛状态,血管内平滑肌收缩减弱。若此时全身部位不在同一处水平面上,血液会因为重力作用而不能供应高水平位置的组织器官。

(2)防止胃内容物排出受阻逆流入呼吸道:麻醉昏迷期间,食管、胃肠道内平滑肌和舌肌松弛,胃和小肠内的内容物因为没有肠道平滑肌收缩阻碍作用,易从食管反流到咽部。

仰卧时,舌根部会因重力而后坠,堵塞口咽部,进而阻塞了胃内容物经口咽部从口排出。由于气管和食管两者在喉咽相通,在口咽部堵塞的情况下,内容物聚集多了会往喉口逆流入喉甚至气管,引发吸入性急性肺损伤和缺氧导致患者死亡。

避免并发症:为了防止病人无意识下将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在仰卧位的同时也要将病人头侧向一旁,舌头往一侧坠,使呕吐物和分泌物往低侧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肺损伤: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也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防止颅内压降低所引起的头痛:用于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6~8h内的病人。因为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痛。

颅内压降低:指一侧卧位腰椎穿刺测压低于0.70kPa,临床常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疲倦乏力和精神障碍等表现。

(4)改善缺氧or缓解休克症状:

头胸部抬高,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

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5)腹部检查or暴露操作部位:

使腹肌放松,利于腹部检查;

导尿时利于暴露操作部位。

1.方法

侧卧位: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枕旁,一手放于胸前,下腿稍直,上腿弯曲。在两膝之间、胸腹部、背部可放置软枕支撑患者,稳定卧位,使患者舒适。

2.适用范围

①进行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的患者;

②中*患者洗胃;

③臀部肌内注射;

④预防压疮:与仰卧位交替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压疮合并征。

3.解剖学原理

(1)灌肠:根据大肠的解剖特点和病人具体情况决定具体卧位。

①左侧卧位:此时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在下方,灌肠液体进入直肠后,随重力作用内流,作用在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可用于病变部位在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的保留灌肠和清洁灌肠,使药物保留较长时间。

②右侧卧位:此时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在上方,升结肠在下方,用于病变在升结肠和盲肠的药物保留灌肠及清洁灌肠。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直肠,灌肠时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灌肠时取右侧卧位,以提高疗效。

保留灌肠:治疗用药从肛门灌入肠内并使其停留在肠腔内,以达到直接治疗粘膜病变的目的。常用于镇静、催眠及应用肠道杀菌剂等。

(2)洗胃:左侧卧位时胃幽门口向上,可减慢和减少有*物质进入小肠内被吸收。

(3)臀部肌内注射侧卧:下腿弯曲,上腿伸直,放松臀大肌,以防折针.。

1.方法

半坐卧位:将病人的床头摇高,使病人上半身与床的水平面成30°~50°角,膝下垫枕,使膝关节屈曲15°~30°角,两臂自然贴后,两脚用枕垫支持,腰部垫小枕,可增加舒适度。

2.适用范围

①胸、腹、盆腔有炎症或手术后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和腹腔积液引流的患者;

②腹部有伤口或手术口疼痛的患者;

③心肺功能下降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

④头、面、颈部术后的病人;

⑤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解剖学原理

(1)肋胸膜和膈胸膜返折处有一半环形间隙称为肋膈隐窝,是人体站立时胸膜腔的最低处,胸膜腔有积液时会积存于此,量多易引流。

减少腹膜上部对腹腔积液的吸收,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2)使腹直肌及腹部结缔组织松弛,可减少伤口张力引起的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3)胸腔内心肺水平位置较高,膈肌下降,可降低胸腔压力和促进血液回流,利于呼吸。

(4)减少头颈部伤口出血。

(5)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1.方法

端坐位:病人坐起,用靠背架支起床头呈70°~80°角,或者用棉被或枕头支托病人的背部,膝下支架呈15°~20°角,前面可放一小桌,使病人伏桌休息。

2.适用范围

①左心衰患者、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病人。

3.解剖学原理

(1)坐卧位时,腹部的内脏器官处于正常的解剖位置。胃、空回肠、结肠都有较长的系膜,肝脾有韧带悬吊。由于重力作用,腹腔内器官相对于仰卧位来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垂趋势,下垂带动膈肌下降,胸腔得到充分扩张。胸腔内压降低,心肺能较好的发挥生理功能。

(2)左心衰的病人两腿下垂,心的水平位置高于下肢,使下肢的静脉血回流减少,可减轻心脏负担。

左心衰:左心衰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肺淤血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患者不能平卧,因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且横膈上抬,呼吸更为困难。高枕卧位、半卧位甚至端坐时方可使憋气好转。

1.方法

俯卧位:病人俯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在胸、腹、髋部及踝部下面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使舒适且利于呼吸)。

2.适用范围

①腰背部检查,配合胰、胆管造影等;

②腰、背、臀部有伤口或脊椎术后患者;

③胃肠胀气所致腹痛。

3.解剖学原理

(1)使伤口向上,避免压迫延缓伤口愈合和产生疼痛;腹腔容积增大,以缓解胃肠胀气。

1.方法

膝胸卧位:患者跪卧,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与肩同宽,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

2.适用范围

①矫正子宫后倾和胎位不正;

②产后促进子宫复位;

③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的检查、治疗。

3.解剖学原理

(1)正常胎位胎儿头部靠近子宫口,当胎儿的臀部靠近子宫口时,由于胎儿臀部比胎儿头部小,容易坠入阴道,身体下坠入盆腔,要及时纠正胎儿臀先露的胎位以防难产。

孕妇处于膝胸卧位时,因为臀部在上,子宫前倾,胎儿随前倾的子宫退出盆腔,借胎儿重心的改变,使胎儿与胎背所形成的弧面顺着宫底弧面滑动以完成转位。

胎位异常:正常的胎位应为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胎头在骨盆入口处,并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整个胎体呈椭圆形,称为枕前位。除此外,其余的胎位均为异常胎位。常见的胎位不正有胎儿臀部在骨盆入口处的臂位,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垂直的横位,或斜位等.

1.方法

头低足高位:病人呈仰卧或者侧卧位,枕头横立于床头(保护头部),将床尾垫高15~30厘米。

2.适用范围

①支气管扩张、十二指肠引流患者;

②妊娠胎膜早破;

③跟骨、胫骨结节牵引患者。

3.解剖学原理

(1)肺部的炎症产生会大量分泌物堵塞支气管。体位引流时,使病变部位的水平位置高于支气管和气管,重力作用下分泌物经呼吸道从高到低处流出。

例:病变部位在右支气管,左侧卧位能使分泌物从右下叶支气管或右主支气管流到气管;头低足高位能使分泌物从气管流经鼻咽部后从口或鼻排出体外。患者则要取左侧卧并头低足高的体位来引流。

(2)胎膜早破时取头低足高位,以防止脐带脱垂。

(3)跟骨胫骨结节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注意更换体位时不能放松牵引。

1.方法

头高足低位:病人呈仰卧或者侧卧位,枕头横立于床尾,床头垫高15~30厘米。

2.适用范围

①颈椎骨折病人;

②开颅术后病人。

3.解剖学原理

进行颅骨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注意更换体位时不能放松牵引;开颅术后患者以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1.方法

截石位:病人仰卧,两腿分开屈放于支架上,臂部移到床边,最大程度的暴露会阴,多用于肛肠手术和妇科手术。注意遮挡和保暖。

2.适用范围

①需要在会阴、肛门部检查、治疗、手术的患者;

②产妇分娩时。

3.解剖学原理

膀胱、子宫、直肠位于盆腔,尿道外口、阴道外口、肛门位于会阴部,位于截石位时,这些部位能够充分暴露。

第二节支气管体位引流术

1、了解支气管的解剖学基础;

2、理解体位引流的原理;

3、掌握肺部痰液在不同位置下的体位摆放。

支气管体位引流:指对分泌物进行重力引流,以促进脓痰排出,根据病变部位所在不同肺叶采取不同的引流体位,是临床上常见的引流方法。

1.支气管

支气管在胸骨角平面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2.支气管的分段

(1)左主支气管的分段:左主支气管在肺门处分为上、下叶支气管,上叶支气管再分出肺段支气管至左肺尖后段、舌段和前段;下叶支气管分出肺段支气管分配左肺尖段、内侧底段、前底段、外侧底段和后底段。

(2)右主支气管的分段:主支气管进入肺门后发出上、中、下叶支气管,上叶支气管发出肺段支气管至右肺尖段、前段和后段;中叶支气管发出肺段支气管至外侧段和内侧段;下叶支气管分出肺段支气管分配右肺背段、内侧底段、前底段、外侧底段和后底段。

(3)肺段:指每个肺段支气管与其所属的肺组织构成支气管肺段。.支气管肺段呈圆锥形,尖朝向肺门,底位于肺表面,相邻肺段间隔有结缔组织和肺静脉属支。在肺段内,肺动脉的分支与肺段支气管相伴行,但肺叶静脉的属支则分布于肺段之间

1.体位引流操作的原理

肺部病变部位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引流开口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使痰液顺着支气管的走行排出。

2.体位摆放操作原理

根据肺部病变部位不同,患者应采取不同的体姿。以下是各肺段支气管的引流体位的归纳。

(1)左上叶:

尖后段:俯卧位,上半身左转1/4,头、肩部稍垫高;

舌段:仰卧位,上半身右转1/4,床尾抬高30cm;

前段:仰卧位,左侧、床尾稍垫高;

(2)左下叶:

尖段:俯卧位,患侧垫枕,床尾稍抬高;

内侧底段:俯卧位,床尾抬高30cm;

前底段:仰卧位,床尾抬高30cm;

外侧底段:右侧卧位,患侧向上,床尾抬高30cm;

后底段:俯卧位,床尾抬高,使躯干倾斜45°;

(3)右上叶:

尖段:半卧位,右侧垫高,向左倾斜;

前段:仰卧位,右侧稍垫高;

后段:左前斜卧位;

(5)右中叶:

内、外侧段:仰卧位,胸腹向左转45°,床尾抬高30cm;

(6)右下叶:

背段:俯卧位,患侧垫枕,床尾稍抬高;

内侧底段:俯卧位,床尾抬高30cm;

前底段:仰卧位,床尾抬高30cm;

外侧底段:右侧卧位,患侧向上,床尾抬高30cm;

后底段:俯卧位,床尾抬高,使躯干倾斜45°;

3.注意事项:

①手术前作必要的检查(x线、CT等)明确病变部位;;

②引流宜在饭前进行,在早晨清醒后立即进行效果最好,如需餐后引流,应在饭后1~2h后进行;

③引流体位固定后,叮嘱病人深呼吸或咳嗽,以促使分泌物的缓慢流出,也可以在病人的背部轻轻叩打,促使痰液排出。痰液粘稠时,可遵医嘱使用雾化吸入湿润气道,以利于痰液排出。

④引流期间严密观察病情,患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和高龄病人禁止体位引流。

交流与学习:wechat:kele_sunlit/后台留言

如果您发现文章存在错误的地方,麻烦您后台留言,不胜感激!

感谢大家对可乐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一起前进叭!

这是之前参加推文比赛的推文,很可惜没获奖。没获奖大概是风格和比赛要求不符合吧……

至少曾经努力过啦……

发出来复习复习,也还不错。

图片来源:

李小寒,《基础护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8~页

姚前尹,《护理临床应用解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部分来源于网络

部分为团队绘制

参考教材:姚前尹,《护理临床应用解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资料查找:culturechicken、JJsister

文字编辑与排版:kelechild、culturechicken

图片收集:culturechicken

头图:kelechild

部分图片绘制:kelechild、forestboy

责编:kelechild

审核:JJsister

“未来可能的新头图哈哈”

可乐解忧铺

可乐的事,解忧的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