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甘露膏是我家传的核心膏方之一,也是一张涵括一百多味药的大组方,系外敷膏药,药力通过皮肤、腠理、穴位进入经络、脏腑,达到治疗效果。
该膏治疗上焦风热及表里俱热,对三阳症效果显著。很多患者,尤其是家里有小儿的患者,多储藏观音甘露膏及大势消积膏,能快速有效地拿住小儿感冒发烧、及食积气积等症。而不像西药一味寒凉压制,损伤身体,导致反复发作。
该膏对以下十八种症状有显著疗效:
一、治四季感冒。不分风寒风热,贴此膏均见奇效,感冒终属热症。以此膏贴心口或大椎穴,或肺俞穴。感冒初起时,贴一张即可;若较严重,则选前后两个穴位贴。咳嗽及内热,贴天突穴、心口、肺俞穴。
二、头疼发热。此膏治头痛如神。头疼贴贴太阳穴;连脑疼者,并贴脑后风门穴;鼻塞贴鼻梁。
三、鼻炎:多为肺火肺热壅堵。贴心口、肺俞穴或大椎穴。
四、耳鸣、耳聋、耳痛:膏药剪开勿断,夹耳门贴;并兼贴清肝膏、或滋阴膏。
五、流鼻血:属肺火,贴心口、背心。若有胃热,兼贴中脘穴;若肾热者,加贴滋阴膏于丹田;
吐血:属胃火,贴胸口、背心;
便血:贴肚脐及肛门;肛门肿痛,用马齿苋煎洗后,贴肚脐及肛门。
尿血:贴小腹;
六、热淋:即现代所谓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肥大、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多因恣食辛热、肥甘;或酗酒太过,酿成湿热;或感受暑邪未及时清解,而导致湿热注于下焦;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下焦,酿成湿热等。贴肚脐下,再辨证贴其他穴位。
六、风温:即春夏上风挟温邪。贴胸口、背心。
七、头疼发热不恶寒而口渴。贴太阳穴及胸背。
八、热病:春夏之交,阳气驰张,湿盛为热。贴胸口、背心。
九、温疫:温病由天气引发;温*:疫重为*。风热上攻,头面腮颊耳前后肿盛,寒热交作,口干舌燥,或兼咽喉痛者。所贴穴位具体辨证。
十、赤眼肿痛:贴两太阳穴;
十一、牙疼:贴腮上、心口;
十二、胃火重:贴胃脘区域;
十三、口中糜烂、口舌生疮:贴胸口、肚脐;
十二、热实结胸:心下满硬,烦躁而渴。膏药贴胸、背。
大人中风热症:中风身热心烦,或便闭者。膏贴心口、背心及脐上;
小儿惊风痰热、小儿内热:贴心口、背心,如五心热,为食积,加贴消积膏;
妇人热入血室:贴心口及期门穴
妇人血结胸、热结血闭:前者贴痛处,后者贴脐下。
十四、热性便秘:贴肚脐;重症先用大*、芒硝、皂角煎洗、抹肚脐小腹。
十五、脚风:红肿热痛喜当风者,膏贴患处。
十六、一切脏腑火症:贴心口、背心、当脐、小腹。
十七、喉闭、喉风、喉蛾等:贴喉咙中央,或脖子两旁;
十八、外症痈*红肿热痛:贴患处;
其他如*攻心,作呕不食:贴胸、背,可护心。
孕妇禁贴,伤口破损处禁贴。节制辛辣刺激、肥甘油腻等食物及烟酒。
1、先用生姜擦热穴位,防发痒,透膏力。用吹风机热风吹热膏体,然后贴敷穴位上。
2、每贴贴敷时间为2天—2天半,每贴贴完后休息半天或一天。(根据皮肤耐受程度)。十贴为一疗程。根据病情轻重,使用2—4疗程;
3、不影响洗澡。洗澡前一小时揭掉,洗澡一小时后可用旧膏再贴;防水膏药布则忽略此节。
4、传统膏药不蹭则不流。若患者生活易蹭到膏药,建议穿一件旧T恤;膝、肘等关节处,用护膝或袜筒固定膏药;
5、身上残留的少量残膏,用旧膏药擦几下即带去。少量不易去除的痕迹,可用棉签蘸植物油(如大豆油),或清凉油,在上面反复涂抹去除;或用小苏打粉清洗;
6、贴敷时,若出现发痒状况:膏体部分发痒,是药力拔除病邪的身体反应;膏药布胶带部分发痒,则剪去胶带,仅靠膏体即可贴敷;
若出现起药疹、小红疹、小白疱等现象,属于正常反应,不用在意。
发痒、药疹等情况,可用鲜姜汁、芦荟汁轻擦,晾至不痒时再贴;也可煮一个鸡蛋,不剥皮,在痒处滚动;若仍无法解决,联系我,有相关药水。
7、若不小心将膏药粘在衣服、被褥上,可以用碱面水(小苏打粉)浸泡搓洗将其洗去,水温一般在四十度左右;
8、病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忌略见好转即停药,使药力不能相续。万望慎之,勿怕麻烦。
《千草堂膏方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千草堂朱四
禹州千草堂,专注中医外治八十年,四代传承。
朱大夫
老猪在打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