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开阖枢,主要是指三阴三阳的气化规律和运气气化规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开阖枢是指人体三阴三阳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
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分别代表阳气的一种状态,“太阳”,就是阳气很盛大的意思。“太阳主开”,指的是太阳主开功能的启动,阳门打开,阳气得以逐渐地释放出来。“少阳”少者小也,未大也。少阳,初生之阳,未大之阳。“少阳主枢”,少阳是阳气由太阳状态转化到阳明状态的节点,就象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边界口一样,也很像剪票口。“阳明主合”,阳明,两阳相合为阳明,阳气到了极盛时就会转衰,就需要节约,需要保留火种,阳气就要进入蓄积收藏的状态。
“太阴为开”阳气升发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就逐渐衰减,要从升发转到收藏,由出转到入,从浮到沉。太阴开机启动后,阳气进入真正的潜藏状态,要休养生息,就象人工作了一天需要休息、睡觉一样。收藏到一定的程度,少阴枢转开合,厥阴闭合收藏之门,太阳开启功能打开,阳气又开始工作,要进入升发、宣布状态。周而复始。
生理上:
三阳经内应膀胱(大、小)、胃、胆的气化功能变化。三阴经内应肺(脾)、肝、肾(心)的气化功能变化。
开阖枢传变规律,主要体现在三阴三阳经传变方式。
一是太阳——太阴传,太阳、太阴在开阖枢中皆属气机中的开机。
“开机”,是指人体精气的运行、敷布、转输利用及排泄等功能的总和。
开机失职必然影响到人体的异化过程。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人体的消耗功能失常,都可归纳为开的病。从气化的角度看,凡是开机失司,往往表现为气机不利的病理,太阳开主要偏重在布气,太阴开偏重于运化水液。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气与水的关系上。气行则水行。故临床上治太阴的水湿,往往须辅以解表发汗,即所谓的开“太阴”之用也。
阳明——厥阴传:阳明、厥阴在开阖枢中皆属于阖机,所谓“阖机”是指人体精气的吸引、贮藏、利用等气化功能,阖机失职必然影响到人体的同化过程,故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人体贮藏功能失常,都属阖的病理。
由阳明和厥阴在阖机中属阴阳表里关系二者共同组成人体的阖机,因此,一旦其中某方发生失常,便易导致疾病的互相传变,而且互为病理因果关系,故治疗上必须互治。
阳阖和阴阖之间的关系:阳明主精气化源,厥阴之阖必赖于阳明,精充神才守舍,气血足方能内藏,心包火才不致上扰。故治厥阴亦当从阳明治,如肝血虚,阴血失敛,虚火内扰,当资其阳明化源,肝血藏则心包络火自敛,此正所谓“阖阳明即所以阖厥阴”也。
少阳——少阴传:少阳、少阴二者皆属枢机。所谓枢机,从广义上讲,指人体的调节功能。人体的调控系统所包含的表里向外的调节,以及气血阴阳的枢转等,都属于枢机的范围。少阳枢机失常的疾病,少阳居半表半里,枢转表里之气,故凡表里失和的病症,如呕吐、结胸、往来寒热等,无不责之于少阳。另外,因少阳主表里之间,气行于筋的关系密切,筋又主束骨。所以少阳失司则筋驰骨摇,足少阳经上的阳陵泉为筋之会,主治筋之病,由此可知。
少阴枢机不利引起的病变,少阴居阴分之中,为三阴之枢,手少阴心经主血脉,足少阴肾经为元气之根,少阴受损则为脉力不继,或脉结不通。
由于少阳和少阴在枢机中属于阴阳表里关系,二者共同组成人体的“枢”病理生理整体。一方发生病变,便会极易导致疾病的互相传变,故治疗上必须互治。
阴枢与阳枢的关系:少阳偏于枢气,少阴则偏枢血,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气与血的关系上,由于手少阴心主血,足少阴肾主水,故一旦少阴枢机不利则脉结不通,水火不济,只有枢机正常,生气运转,这样气行则血行,气血流通,心肾才能互济,这就是“枢”少阳即所以枢少阳的意义,这也可能也是“胆病治心,心病治胆”的理论依据吧。
太阳开机病,人体的太阳开机功能受到限制时,太阳病就出现了。外因:如果人体受到风寒侵袭体表时,太阳经脉受邪,气血流行不畅,筋络拘挛不疏。风寒束表,卫气被遏,不能正常发挥其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症见: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人体的这种病态就是阳气的太阳状态受到抑制。我们把束缚阳气流通的东西搞掉,让阳气按自然规律运转起来,就把病治好了。由于邪气在表,从体表驱除最省力(祛邪要有路),要解表;又受到风寒的侵袭,寒则温之,要用辛温解表的药。
内因方面:由于水饮、湿等障碍了阳气的外出,阳不化气,水液的代谢失调,从而导致水液代谢障碍相关的疾病,如伤寒论太阳篇中水气、痰饮、蓄水等症,小青龙汤、大小陷胸汤、五苓散等方可据病机选用。
阳明合机病变:阳明的功能是使阳气收降,阳气收降以后,天气变凉、变燥,所以阳明与秋天相应。如果阳明当降不降,当收不收,就会阳亢而无所制,天气会变得奇热且干燥。医学上阳明病的最大特征就是热和燥。举例:胃属阳明,喜润恶燥,以降为顺。如果胃气不下,食物在肠胃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大便不能正常排出体外,能不变质发酵?能不发热?消化吸收不能正常进行,人体能不缺乏水分?治疗方法:凉之、润之。白虎汤是最具代表性的方剂。
少阳枢病,它的异常表现在开合的异常。枢机影响到开的一面,它的的病变就表现在太阳里;枢机影响到合的一面,它的病变就表现在阳明里。《伤寒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是言邪犯少阳,人体气血虚弱,阳气卫外无力,腠理疏松,外邪乘虚侵入所致。是外邪由表如里,由寒转热的中间过渡阶段,其病性属热,其病既不是在太阳之表,又不在阳明之里,而是在半表半里之间。
邪如少阳,正邪分争,枢机不利,影响到脾胃的气机升降和受纳运化功能,出现往来寒热、胸肋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等症状。宜用和解之法,典型少阳证用小柴胡汤。少阳枢机病影响到开则是少阳太阳合病,用柴胡桂枝汤。少阳枢机影响到合,就是少阳阳明合病,用大柴胡汤或柴胡加芒硝汤,少阳病变症很多也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此处论其常也。
太阴开机病变,太阴主开,开的是阴门(收出藏之门),阳气入内转入收藏。阳气为何入内?一是为了阳气本身的休养生息;二是阳气内入可以温养脏腑。太阴病篇提纲条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第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汤辈。”都说明了脏腑失去温养是太阴病的主导。内寒则胃不能腐熟食物,脾不能运化精微,所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是水液不能被吸收利用的表现。不渴,是因有寒则代谢慢,人体水分需求少,自身水分尚未到明显缺乏的程度。
太阴开机失调,阳气得不到休养,人体的能量得不到贮养、蓄积,阳气就会真正衰少,就会病情加重,转入少阴病。
少阴枢病,它也是影响开或影响合。少阴枢机的重要性比少阳枢更进一步,它同时主导水与火的枢转。如果枢机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水火的调和,水太过必寒,火太过必热。
所以,少阴篇的核心就是一个寒化与热化的问题。
中医上有个“体”“用”的问题。“体”是器质性的,属阴;“用”是功能性的,属阳。三阳的病变主要是阳用发生障碍,即功能出了问题。三阴的病变就伤害到“体”了,有了器质损害。所以阳证很少死人,病到了少阴、厥阴那就进了危险期了。
由于少阴病变是在太阴病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在太阴阶段阳气没有得到很好的贮养、蓄积,内脏没有得到很好的温养,阳无阴不生,阴无阳不长,这时阳气已相当衰弱,当少阴的开机发生病变后,不能正常进入太阳状态,阳气陷而不举(故其脉沉),不能正常敷布,温煦功能丧失,不能充达于四末,故见手足寒冷。
这就是“天人合一”、“远取诸物、近取自身”的妙处。
余则不论。
中医不单是要学的,更是靠悟出来的。古人云:垂法诲人,只能使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读经典是为了借先贤的知识来改善我们的观点,以提高我们的觉悟和智慧、能力。一些道理我们悟不透并不一定别人悟不透,一些事我们做不到别人并不一定做不到。
建议:没有高智商、高远渊博的见识、坚强的毅力、慈悲为怀的心地,没有对中医的无限热爱的人,请远离中医。扬名立万、升官发财的机会多的是,否则可能会误己害人!
“肝左脾右”,也是外人攻击中医的口实,难道我们的祖先不懂生理吗,他们没有进行过解剖吗。中医论五脏讲究“体”、“用”,古人认为:肝之体在右,而其气化之用先行于左,故肝脉见于左关;脾之体在左,其气化之用先行于右关。
开阖枢之要义
开阖枢的几个观点
开阖的观念一直是中医临床上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尤其是针灸医学,开阖穴的探讨,更是引为神秘之学,一般人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最近拜读了思考中医,发现他对开阖枢的理论偏颇的以为阴阳是分开,且相对存在的,不禁有点茫然。
人体是一个有机体,气血不断地运转,岂能等待阴尽生阳,阳尽生阴,阳明闭而太阴开,厥阴阖而太阳开,此种病人阴阳离异,非死不可,我不知如何能视为平象?闭门造车,自以为是,显然如清代陈修园被讥为满口理论,临床却搔首摇头,不知如何下手一般,我不知何以成为中医理论的正宗?
自己研读中医学三十馀年,证诸临床,但觉先贤理论正确,颇有实用价值,只是许多书籍无的放矢,不懂强装专家,以致谬论充斥,使得中医成为一门不切实际的医学,实在可惜。
旅居加拿大数十年,接诊的患者都是西医引以为头疼的疾患,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窃以为让西医确诊,何尝不是一个好主意,至少在抓主证上,少了许多麻烦。
中医是经得起竞争与考验的,只是目前滥竽充数,仅受了一点肤浅的训练,就以为是大专家,这些人将断送中医的前程,影响中医在公众的影像。实在可惜!
人体是以阴为基础,以阳为运用的,犹如往日的社会男主外女主内一般,更像行*作战,阴是补给系统,而阳是作战部队,二者缺一不可。
观察十二经脉的循环,不难发现一个定律,就是太阴传少阴再传厥阴,再传回太阴,形成一个轮回,而三阴传化的动力,来自阳经的催化。厥阴若无少阳的催动,无法传回太阴,同样的阳明催使太阴转少阴,太阳催动少阴转厥阴,这是三阴三阳转化的原理,如环无端,周流不息。
少阴、少阳为枢的理由何在?
枢者枢纽之意,也就是众多通道的控制口,少阴与少阳是哪些通道的汇聚与转口呢?
阳明是阳之盛极,产生一阴的少阴,催动气血转入太阴,此即第一条通道,阳明入太阴。太阴接受阳明之气,传化进入少阴,此第二通道,太阴转入厥阴。少阴已生,激发阳气释放,转入太阳,是为第三条通道,少阴转太阳。因此少阴是阴阳之枢纽,调节阴阳之孔道。
同理,厥阴生少阳,催动阴气转入太阴,同时引导太阳之开放,使厥阴入太阳的通道开放,再为太阳转入阳明之通道,顾亦为阴阳之枢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