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住院大楼9楼呼吸及危重症病区,来往的病患和家属不时小声讨论,“这就是周新教授吧,刚从武汉回来的呀,又上班了。”
病房对面,就是周新的办公室。离开数个月略显空荡的桌面和书柜,一张裱框照片颇为显眼——身着红色队服、头戴鸭舌帽的周新接受采访,口罩上露出的一双眼睛带着笑意,“我们到家了。”他告诉记者,这是复工后,一位慢性肺间质病的老病患在门诊时特意送来的,“他对着电视拍了屏幕,特别有心,我挺感动的。”
66岁、66天。3月31日,从除夕夜开始,医院奋战的上海首批医疗队终于回家。首批医疗队医师组组长、医院呼吸科学科带头人周新今年已经66岁,“从医43年了,还从未见过如此多的危重患者。”
昔日抗击非典,今日征战新冠,个中滋味如何?周新突然打开电脑,翻出一张来自年5月1日《解放日报》的照片,“我们就从这个说起吧。”
?
“到武汉一线,我只是换个地方上班”
年,非典爆发。正值壮年的周新作为上海非典治疗组成员之一,入驻水电路56医院。“当时全市仅8例感染病例,我跟着翁心华、邓伟吾等大专家进入病房,还给一名并发气胸的非典患者做了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周新说,当时《解放日报》的照片恰好记录了这段经历,“为做好防护,我戴上了防毒面具,护士长隔着玻璃拍了照。”
那一天,刊登于画刊的报道标题为“5·1礼赞:奋战在阻击非典第一线医护人员自己拍摄的照片”;如今,周新也有了一个新身份——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候选人。对于“劳模”周新也有自己的理解,“其实大多数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我去了一次武汉,也只是换个地方上班,没有什么特殊的。”
不过,17年时光,让周新也感触良多。“当时以为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戴着防毒面具做手术,没想到,这次我又穿上了防护级别更高的装备,给患者做了气管插管手术。”他还记得,年,哪怕在一线也只有纱布口罩和布料外科隔离衣,用完高温高压消毒,“现在有n95口罩、连体防护衣,所以我报名的时候一点都不紧张。”
“考虑到老师的年纪,我们都觉得他留在上海更好,但拗不过他。”周新的学生、医院呼吸科主任张旻说,“老师态度很坚决,又因为是呼吸科背景,一肩挑起了医师组组长的重任。”大年夜临行前,医院,不忘带来红包发给科室的孩子们。每年相约大年初一先拜年、再查房的大家在特殊时期各自奔赴战场,“好在,我们撑下来了。”
?
不计后果尽量争取“挑战不完美”
可到达武汉之后,周新也吃了一惊:没想到危重症患者远远超出预期。“由于新冠病毒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发热门诊人山人海,病例数每日激增。“医院一共余张床位,最多的时候加到张,如何应对病情急转直下的患者?如何能尽量把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线拉回来?”
队伍里,不少年轻的医护工作者头一回直面如此残酷的生死,难免害怕迷茫。作为医师组组长,周新总是冲在前头,“我不能害怕,得给大家鼓舞士气。”最初的一周特别艰难:人每天需余套防护装备,物资跟不上怎么办?“到点了就必须换班,不合身的衣服就拿封箱带绑紧;n95口罩不够,就再加戴一层外科口罩;加床患者氧气管道没通,就用老式钢瓶先抢救。”病房里,周新总抢着做最危险的危重病患插管操作,“争分夺秒的时候根本想不到害怕,患者无声无息躺在病床上,但滴答的仪器声就是警报、是他们在求救。”
刚接手时,许多患者已经是“白肺”。周新的队伍里有位年轻护士写道,“我分管的8名患者,两周送走了7名。传染病患到生命尽头时也没有家属送行,我们就做他们的家属。”周新十分感慨,“做气管插管前,我的心理压力也很大——随着全身镇静镇痛,患者失去意识,如果抢救得回来,他还会清醒;如果病情恶化,他就再也无法醒来了。”他还记得有位39岁的年轻妈妈,医院治疗,“上呼吸机前,她已经无法回答,只能点点头,虽然我们奋力抢救了一周,但她还是走了。”
医学无法事事圆满,生命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计后果尽量争取。”哪怕最灰暗的日子,也不时有好消息传来。“有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制氧机,我送了7台给出院患者,帮助他们居家康复。”与患者们在出院时的一张张合影,在周新看来,就是一张张用坚持题写的奖状。
?
鼓励后辈青年,做从医路上一盏明灯
从医的40余载,武汉是周新并不陌生的城市。“我喜欢武汉的夜,每当车驶过长江大桥,华灯初上的城市非常美。”但这66天,他只过着“医院—酒店”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
大年初一凌晨,飞机降落萧瑟的空城;最初几日,不能开空调的病房让人几乎手脚冻僵;2月15日,多年未遇的大风雪吹开了酒店的窗,大家心头就一句话,“坚持住,千万不能感冒”;而到了3月,在25度的环境中穿着防护服4至6小时后,高帮雨鞋都倒得出汗水。
“其实该鼓励的是青年人们,这次历练对他们非常珍贵。”来自近60家医疗机构队员们的一点一滴,周新都看在眼里,而他,也成了后辈们心中的一盏明灯。医院呼吸科医生、《查医生援鄂日记》作者查琼芳说,“周新教授是让我最感动和最敬佩的人,他是我们组年龄最大的,也是党龄最长的;他穿脱防护服的速度是我们中最快的,20分钟左右就可以穿戴好,所以进了隔离病房,许多操作他都抢着做。”
如今,重回日常工作岗位的周新对新冠肺炎依旧保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