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证指的是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本症虽繁,较复杂,但总不离五脏,而五脏之伤不外乎阴、阳、气、血。归纳来,有阴虚,阳虚,阴阳皆虚;有气虚,血虚,气血双虚。虚劳之病,临床较为多见,只要使用辩证论治,整体治疗,善于掌握补益虚劳的穴位和补虚的方法及时机,确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根据五脏常见虚劳症候现归纳如下:
气虚:主指肺气,脾气虚。
血虚:主指心血,肝血虚。
阳虚:主指,心阳,脾阳,肾阳虚。
阴虚:肺阴,脾阴,心阴,肾阴虚。
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以上四类病症临床多相互出现,例如:肺肾阴虚,心肝血虚,脾肾阳虚等在诊病时一定要细心判别。
一、气虚泛指全身无力,极易疲乏,呼吸气短,说话声音低,甚至懒言少语,平日出汗多。本症在临床上,可随疾病出现的脏腑部位不同而可以兼见:
1肺气虚主证:气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症状为咳嗽声音低、咳痰无力,易得感冒。
治则:补肺益气
取穴:太渊、肺俞、太溪。太渊,肺俞,合谷,中府都是肺经补气要穴。
太渊主补肺气兼滋肺阴,
合谷补肺气兼理肠气,
中府补肺气更擅长宽胸理肺气,
肺俞纯补肺气少兼理气。
太溪补肾气兼滋肾阴,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气根于肾。
2脾气虚主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饭后胃部胀满不舒,大便稀、不成形,消化功能差,饭量少。
治则:健脾益气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合谷。
足三里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长补益肠虚、胃、脾虚证,不宜大泄。阴陵泉,擅长健脾治血证除湿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肿减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气海功能相似善补全身之气。当然伴大便稀证可加灸脾俞,因为脾俞善长纯补脾脏。
二、血虚面色发*或面白无色泽,口唇颜色淡,头晕,失眠,女性月经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皮肤无光泽,头晕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重,指甲苍白,头痛程度较轻,遇劳累后加重,常兼有气虚的症状,如懒言少语,疲乏无力,汗多。
1心血虚主证:心悸,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症状为面色苍白、健忘、心烧等。心慌,心烦,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唇舌色淡,多发生在体质虚弱者。
治则:养血安神
取穴:神门、心俞、三阴交。
神门为心经原穴擅长安神可补可泄,补,可补心气,泄可清心火。心俞多用来补心气补心血,不宜泄之。三阴交脾经之穴但却是肝经肾经脾经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长养血,补血,活血而且可滋养治疗全身之阴证。像阴虚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2肝血虚主证:头晕目眩,心神不安,耳鸣,妇女月经少或停经,面色苍白。看东西时两眼昏花、干涩,指甲无光泽、色淡、脆而薄,甚至变形,夜盲,看东西模糊,耳鸣,手脚肢体麻木,体形消瘦,女性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失眠多梦,易惊醒。
治则:补血养肝
取穴:三阴交、曲泉、肝俞、间使。
又用到三阴交了,凡血症都要用啊!血症一般都会牵扯到脾经、肝经、心经的穴位。曲泉作用养肝兼泄肝阳上亢。间使主要用来行气通络,如果伴头痛头晕还应加太冲,太冲穴生下来就是扮演输泄、疏导肝气的角色。所以宜泄不宜补,太冲临床上要比行间穴好用。
三、阳虚常常怕冷,四肢尤其是手足发冷、发凉,口中无味、不渴,小便色淡、量多,尤其是夜尿较多,浑身无力,易疲乏等。阳虚症在夏季症状较轻,冬季症状则加重,且常由气虚症进一步发展为阳虚症。
1心阳虚主证:心悸自汗,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舌淡或紫暗。心慌,胸闷,胸憋气短,心中空虚,易受惊吓,惊吓后心中惶惶不安,甚至心前区疼痛。
治则:温通心阳
取穴:心俞、神门、关元。
心俞可直接补充能量,本穴可大补心气心血,但不宜泄,想泄心热燥最好取神门。神门是心经原穴可补可泄,心阳虚可在此灸之。关元人体最大阳气汇聚之地,想振奋阳气应首选关元。如果患者心闷憋痛可配上间使,理气通络止痛。配上膈腧穴可以活血化瘀。膈腧和三阴交比较,膈腧擅长治理上身血症,三阴交擅长治理下身血症。
2脾阳虚主证:饮食减少,形寒,腹中冷痛,肠鸣泄泻甚至完谷不化。食欲减退,胃部喜欢温热,按压后胃部舒适,口淡无味,喜欢热饮,大便稀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伴有水肿,面色虚白,女性白带清稀而量多,甚至胃痛,得温痛减,遇冷加重。
治则:温中健脾
取穴:神阙、关元、足三里、阴陵泉、脾俞。
脾俞,以最短的距离直补脾之各种虚证。
神阙,通补下焦,暖阳散寒。
关元,刚才说过主要用来振奋阳气、培元固本。
足三里,为大补脾胃要穴,我们知道脾胃乃后天之本所以常用它来提高人体免疫效果是很不错的。阴陵泉强脾健胃。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用天枢穴?天枢其实也可以用,不过要先泄后补,不然容易腹中涨满,因为天枢生下来偏泄不宜补。如果用来治理便秘效果会更好。
3肾阳虚主证:恶寒肢冷、腰背酸软、男性阳痿早泄、女性经少、性欲低下。腰部、膝部酸困、发冷,肢体怕冷,小便清长或遗尿,浮肿(以腰下多见),阳痿遗精,女性表现为不孕或黎明前脐周围作痛,肠鸣腹泻,泻后痛减消失。
治则:温补肾阳、兼养精血
取穴:关元、肾俞、太溪、命门。
命门为于督脉,而督脉是总督一身之阳脉,命门可是督脉烈火之穴善补肾阳。
四、阴虚往往表现为体形消瘦,口干、鼻干、咽干,午后发热或手心、足心发热。具体又分为:
1肺阴虚主证:干咳无痰,咽部干燥,甚至失音,舌红少津。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睡眠状态下出汗,醒后出汗自止(俗称盗汗)。
治则:养阴润肺。
取穴:太渊、复溜、尺泽。
太渊为肺经之原穴能平补平泻,
尺泽穴生下来就是泄穴所以常用来平气解肺之热,不宜补。
复溜穴,肺气之根在肾。
2脾阴虚:(胃阴虚)主证:口干唇燥,食欲不振,大便燥结,甚至干呕。不思饮食,食后不易消化,干恶心,口干、口渴,大便干结,消瘦。
治则:养阴和胃
取穴:复溜、内庭、足三里。
足三里,健脾和胃只能针补,灸补火更大,因此证属阴虚火旺。
内庭主泄胃火,脾与为相表里脾虚热也常用此穴。
复溜穴擅长养阴,针补可滋阴,此穴不可泄,泄会加重阳盛。
3肝阴虚主证:急躁易怒、头痛眩晕、耳鸣、眼干畏光或肢体麻木、面色潮红、舌红少津。头晕、头痛,眼干,怕光,两眼昏花或夜盲,失眠多梦,指甲光泽度差。
治则:滋养肝阴
取穴:曲泉、复溜、三阴交、太冲。
曲泉穴在肝经主要扮演滋肝阴的重要角色,所以针补可加强养肝效果。
复溜穴在肾经主要是通过滋阴来补肾的。
三阴交穴前面也提到过它可治理全身的所有阴虚证及血症,这也是取三阴交的目的。太冲泄之可理气治疗眩晕。
4肾阴虚主证:眩晕,耳鸣耳聋,口干咽痛,易脱发,牙齿易松动,舌红少津。腰困腿软、足跟痛,手足心热或兼有心烦热,失眠盗汗,遗精,脱发、齿摇。
治则:滋补肾阴
取穴:复溜、太溪、肾俞、中极。
复溜、太溪、肾俞是肾经上的核心穴位,
肾俞主要用来补肾气,
复溜是滋阴补肾,
太溪穴即补肾气也可滋阴。
中极穴通调全身水道但擅长下身水道,补可以固溺就是治疗尿多证,泄可以通利水道就是消肿利尿的意思,减肥也算核心穴。
值得一提的是,肝、肾阴虚常常同时并见,肝阴虚可到肾阴虚,肾阴虚常可致肝肾虚。
点击观看央视《不吃的秘密--辟谷》
辟谷是通过干预人的生活方式,采用民间的、非药物的、非宗教的养生技术,从而改变人体非正常指标的方法和手段
▼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