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穿刺抽吸和置管引流
目的
1.充分引流脓液。
2.脓腔减压。
3.配合抗生素治疗有效控制感染。
4.局部冲洗。
适应证
1.超声检查可以显示的肝内脓肿且液化充分者。
2.有安全的穿刺和/或置管路径。
3.较小或多发脓肿,可采用多次单纯穿刺抽液及冲洗,较大的脓肿采用置管引流效果更佳。
禁忌证
1.血检显示出凝血指标重度超标者。
2.脓肿早期、脓肿尚未液化者。
3.脓肿因胃肠胀气、肺气肿等难以显示者。
4.穿刺针道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脏器者。
器具
1.穿刺针18G~14GPTC穿刺针,长度15~30cm;目前市面常见的16G×mm一次性静脉留置针(BDAngiocathTM),因其安全、有效、易操作等原因,非常适用于胸、腹、盆腔等部位的诊断性穿刺、单纯抽液及两步法置管的导丝引导穿刺。
2.导丝直径0.in(0.09cm),前端柔软呈J形的超滑导丝为首选。
3.引流管7F~12F,长15~30cm,前端带多个侧孔的猪尾形导管。为了使引流管不易脱出,选用拉线式前端猪尾锁定的导管更为稳妥。
4.尖刀片置管引流时局部破皮用。
5.引流袋收纳引流液用,最好采用防回流式。
6.三通管可分别连接引流管和引流袋,方便脓液抽吸及脓腔冲洗。
术前准备
1.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指标。术前应行增强CT或超声造影扫查,有助于全面评估肝脓肿的位置、数目、大小、液化程度和范围等。
2.患者禁食6~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胃肠插管减压。
3.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4.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操作方法
1.首先超声对肝脏进行全面的扫查,确定脓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与大血管、胆管、胆囊及周边脏器的关系。依据通路最近而又安全的原则,标记穿刺点。对肝包膜下脓肿应避免直接穿刺而要选择经部分肝实质(质地正常的肝脏至少1cm,肝硬化者至少1.5cm以上)的方式。
2.常规消*铺巾,利多卡因局麻,探头消*或用无菌隔离套包裹。在超声引导下用18G或16G穿刺针穿刺脓腔,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3.单纯抽液及冲洗:若脓腔较小(<3cm)、脓腔孤立且液化完全,可经穿刺针一次性将脓液抽吸干净并用替硝唑(或甲硝唑)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至冲洗液澄清后拔针。
4.置管引流:若脓肿较大(≥3cm),或经反复穿刺抽吸后未能治愈者,或考虑与胆管相通者,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根据脓肿大小、位置、脓液黏稠度、引流时间长短、穿刺的难易度,选择套管针直接穿刺法(一步法或Trocar法)或Seldinger方法(两步法)置管。置管后持续引流,间断冲洗。目前以Seldinger方法最常用,为减少引流管脱落,带拉线式尾端自锁的猪尾引流管最适宜。7~8F规格的引流管能够满足绝大多数脓肿引流的需求,只有脓液过于黏稠或脓腔内坏死组织较多时才选用10F以上的引流管。
5.将引流管缝合或使用专用固定器固定在皮肤上,接无菌引流瓶或引流袋并计引流量。
6.穿刺抽出的脓液应即刻送细菌培养,以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注意事项
1.对于直径<3cm且脓肿液化完全、囊壁较薄的脓肿,宜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直径≥3cm的脓肿、液化不完全、液化腔不规则、囊壁较厚的脓肿则需要置管引流。应用穿刺抽吸、冲洗法者,穿刺2次以上、抽吸不能治愈的脓肿,也要考虑置管引流。与胆管相通者置管引流效果最佳。
2.穿刺前选择最佳穿刺点和穿刺路径是穿刺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尽量避开肋膈窦或肋膈角以免引起脓胸或化脓性心包炎;位于肝表面的脓肿要尽量通过一些正常肝组织;不经肝脏而直接穿刺脓肿会使脓液外漏污染腹腔。
3.如果脓肿由多个脓腔构成,必须对每个脓腔分别进行穿刺或置管引流。
4.留置导管期间,开始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冲冼脓腔1~2次,保持导管通畅,使坏死物、碎屑被冲出,随着脓腔逐渐缩小,可适当减少冲洗次数。
5.冲洗时经常会遇到由于脓液黏稠堵塞产生活瓣作用,使冲洗液容易注入而不易抽出。遇到此种情况时,切勿盲目注入过多液体,而且必须记录冲洗液出入量,避免注入量大于抽出量而使脓腔内压过高导致细菌或*素逆流入血产生高热寒战。
6.当脓液黏稠不易抽出时,可注入糜蛋白酶或尿激酶,12~24h后再抽吸。若引流仍不通畅,可考虑更换更粗的引流管。
7.超声复查脓腔消失,每日引流液<10mL,体温和白细胞恢复正常,停用抗生素并夹管2~3d后临床症状无反复,可拔管。
8.治疗前应让患者或其亲属知情,了解治疗的目的、方法、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适症状、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等,患者或其亲属表示同意治疗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和家属引流管保护和护理方法。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预防
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的并发症较少见。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出血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引导,可降低血管损伤的风险,但必须高度重视。误伤血管会引起腹腔内出血,主要发生在粗针穿剌或一步法置管引流。
2.感染扩散对未充分液化和局限的脓肿穿刺或不适当高压冲洗,有可能导致病原菌大量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甚至脓*血症,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症状。
3.气胸、脓胸、肋膈窦损伤对肝脏膈顶部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时,进针点过高可能误伤胸膜或肺,引起气胸或脓胸。因此,超声引导穿刺必须避开含气肺组织和肋膈窦,选择肋膈窦以下肋间穿刺较适宜。
4.膈肌损伤或穿孔对位置较高而显示困难的脓肿应尽量行两步法置管引流,同时在穿刺全过程中的实时监视穿刺针尖尤为重要。
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肝脓肿穿刺抽吸和置管引流与外科手术引流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疗程短等优点。国内外大量文献显示此技术已经成为肝脓肿治疗的首选引流方式,使腹腔脓肿免除外科手术,尤其对于术后及年老体弱危重患者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避免了因手术带来的风险。
术后记录内容和要求
1.基本信息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和床号、超声检查号、申请科室、治疗部位、申请目的、仪器和探头型号和术前诊断。
2.图像部分采集的图像最好4张以上,包括脓腔穿刺前的二维声像图、CDFI声像图、穿刺针道和引流管道、穿刺置管引流后的图像。
3.文字描述
(1)术前诊断与手术名称: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术。
(2)一般情况:穿刺体位、穿刺途径和穿刺点。穿刺前的准备程序,如常规消*、铺巾,局部麻醉。抽吸或置管引流脓腔的大小、数目、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与器官的距离和解剖关系。
(3)治疗过程:包括引导方法、穿刺针规格、进针深度、抽吸液体量、颜色和性状;引流管置入过程,引流管的类型、直径、体内长度等;脓液标本送细菌培养。
(4)术后复查:15~20min后超声检查术后肝周或腹腔有无出血。
(5)结果评估:手术过程和结果的总体评价,记录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过程是否顺利,引流是否通畅,术后有无不适及并发症,描写患者离开诊室时的一般情况。
(6)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卧床休息4~8h,普通进食,引流液计量,保持伤口干燥,禁止剧烈运动和急速转身,固定好引流管,避免脱落。告知引流管护理知识、计量方法、引流液的颜色和可能的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随诊。
署名包括医师签名、操作日期和时间、记录者姓名等。
腹部脓肿穿刺抽吸和置管引流
腹部脓肿由腹盆部炎性疾病、创伤、手术或空腔脏器穿孔引起。按部位分为腹腔脓肿、腹膜后脓肿、盆腔脓肿和脏器内脓肿等。腹部脓肿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病死率可达80%。随着介入性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和置管引流已成为腹部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目的
1.引流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脓腔减压。
3.有效控制感染。
4.局部冲洗和用药。
适应证
1.超声检查能够显示的腹部脓肿,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者。
2.有安全穿刺路径。
3.较小或多发脓肿,可采用多次分别抽吸引流;较大脓肿可采用置管引流。
禁忌证
1.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2.脓肿早期、脓肿尚未液化,以实性炎症包块为主者,暂缓穿刺治疗。
3.穿刺针道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脏器者。
4.不能除外动脉瘤或血管瘤合并感染者。
器具
1.穿刺针18G~14G。
2.导丝直径0.in(0.09cm)或0.in(0.12cm),前端柔软呈J形。
3.导管6F~16F,长15~30cm,前端带侧孔的直形或猪尾形导管。7F~10F的引流管能够满足绝大多数脓肿引流的需求。
术前准备
1.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指标、心肺功能等。
2.病情复杂、超声显像欠满意者,应术前行增强CT扫查有助于评估腹腔内脓肿情况。
3.患者禁食8~12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4.拟行冲洗或注药者,准备生理盐水和抗生素。
5.经直肠穿刺引流者,治疗前ld口服抗生素,穿刺前要清洁灌肠。
6.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消除紧张情绪。
7.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操作方法
1.穿刺前行超声扫查以确定脓肿所在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与周围脏器和血管的关系。根据脓肿的位置选择距离最近而又安全的穿刺路径。有条件时应参考CT图像。
2.常规消*铺巾,用无菌隔离套包裹探头,穿刺点行利多卡因局麻,在超声引导下用18G或16G穿刺针诊断性穿刺脓腔,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3.抽吸冲洗:若脓腔较小,脓腔孤立,可一次性将脓液抽吸干净再用替硝唑(或甲硝唑)或庆大霉素溶液(生理盐mL含庆大霉素4万U)或稀释聚维酮碘(碘伏)盐水反复冲洗脓腔后抽尽,然后拔针。
4.置管引流:若脓肿较大,或经反复穿刺抽吸后未能治愈者,或考虑与消化道、胆管等腔道相通者,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根据脓肿大小、位置、脓液黏稠度、引流时间长短、穿刺的难易度,选择套管针直接穿刺法(一步法或Trocar法)或Seldinger方法(两步法)(表1)置管。置管后持续引流,间断冲洗。目前以Seldinger方法最常用,选用猪尾和球囊导管可减少引流管脱落。
表1一步法与两步法的优缺点
一步法
两步法
优点
快捷、步骤简单
1.适用于穿刺路径复杂
2.需要经阴道或经直肠探头引导时
3.穿刺通路需要扩张器扩张时;更换引流管时
4.适用于大孔径引流管
5.一步法穿刺困难的病例
缺点
不适用于大孔径引流管
1.有时需要X线透视下引导
2.比较费时,步骤较复杂
5.将引流管缝合或专用固定器固定在皮肤上,接无菌引流瓶或引流袋并计量。
6.穿刺抽出的脓液应常规送细菌培养,以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注意事项
1.应用穿刺抽吸、冲洗法者,穿刺2次以上、抽吸不能治愈的脓肿,则考虑置管引流。与体内腔道相通者置管引流效果更佳。
2.穿刺前选择最佳穿刺点和穿刺路径是穿刺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尽量避开肋膈窦或肋膈角以免引起脓胸或化脓性心包炎;对腹膜后和肾脓肿进行穿刺置管时尽量不经过腹腔,以免造成腹腔感染等。
3.脓肿的引流在考虑到超声引导可行的入路同时,应注意置管的位置,置管尽可能位于脓腔最低点以便引流彻底。
4.如果脓肿由多个脓腔构成,必须对每个脓腔分别进行穿刺或置管引流。
5.虽然可以经胃对深部脓肿作细针穿刺,但对脓肿置管引流不允许贯穿任何空腔脏器,必要时可经肝进行穿刺,应选择最直接的途径,同时避开肝内管道。
6.留置导管期间,开始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冲冼脓腔2~3次,保持导管通畅,使坏死物、碎屑被冲出。随着脓腔逐渐缩小,可适当减少冲洗次数。
7.冲洗时经常会遇到由于脓液黏稠堵塞产生活瓣作用,使冲洗液容易注入而不易抽出。遇到此种情况时,切勿盲目注入过多液体,而且必须记录冲洗液出入量,避免注入量大于抽出量而使脓腔内压过高导致脓液外溢,甚至脓肿扩散破溃。
8.当脓液黏稠不易抽出时,可注入糜蛋白酶或玻璃酸酶(透明质酸酶),12~24h后再抽吸。若引流仍不通畅,可用导丝疏通或考虑更换更大管径的引流管。
9.对未充分液化和局限的脓肿穿刺或不适当的高压冲洗,均有可能使病原菌大量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甚至脓*血症。
10.若怀疑胸腹壁、腹膜后等部位的脓肿为结核所致的寒性脓肿,可进行诊断性抽吸,不宜做脓腔冲洗甚至置管引流,以防窦道难以愈合。
11.超声复查脓腔消失,每日引流液<10mL,体温和白细胞恢复正常,停药后行夹管2~3d后临床症状无反复,可拔管。
12.治疗前应让患者或其亲属知情,了解治疗的目的、方法、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适症状、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等,患者或其亲属表示同意治疗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和家属引流管保护和护理方法。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预防
超声引导使腹部脓肿穿刺的并发症显著减少,文献报道腹部脓肿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并发症约8.6%。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感染扩散对未充分液化和局限的脓肿穿刺或不适当高压冲洗,有可能导致病原菌大量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甚至脓*血症,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症状。此外,由于感染扩散,可能在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脓肿,也可发生腹膜炎。
2.出血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引导,损伤大血管已很少见,但必须高度重视。误伤血管会引起腹腔内出血,主要发生在粗针穿剌或置管引流。
3.气胸、脓胸、肋膈窦损伤对膈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时,进针点过高可能误伤胸膜或肺,引起气胸或脓胸。因此,超声引导穿刺必须避开含气肺组织和肋膈窦,选择肋膈窦以下肋间穿刺较适宜。
4.其他并发症如胃肠穿孔、肠瘘、腹膜炎及针道周围感染等较为罕见,多数是由于穿刺路径选择不当或监视引导不准确所致。
临床疗效
1.超声引导穿刺抽吸和置管引流与外科手术引流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疗程短等优点,为腹部脓肿提供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
2.该技术使患者可以在最小创伤下,达到与手术引流相媲美的治疗效果。据统计可使82%~98%的腹腔脓肿免除外科手术,尤其对于术后及年老体弱危重患者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避免了因再次手术带来的风险。
3.少数情况下脓肿太小、位置深在、隐藏及受肺或胃肠内气体干扰或病人过度肥胖,脓肿显示不清,无安全路径等,该技术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对于弥散性多发小脓肿或脓肿有多个分隔性小房或合并有窦道、瘘管等复杂情况,采取单纯经皮置管引流方法效果不佳时,应及早手术切开引流。
术后记录内容和要求
1.基本信息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和床号、超声检查号、申请科室、治疗部位、申请目的、仪器和探头型号和术前诊断。
2.图像部分采集的图像最好4张以上,包括脓腔穿刺前的二维声像图、CDFI声像图、穿刺针道和引流管道、穿刺置管引流后的图像。
3.文字描述
(1)术前诊断与手术名称:超声引导下腹部脓肿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术。
(2)一般情况:患者所取的治疗体位,治疗前的准备程序,如常规消*、铺巾,麻醉方式、麻醉用药名称及用量。抽吸或置管引流脓腔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与器官的距离和解剖关系。
(3)治疗过程:引导方法、穿刺针规格、进针深度、抽吸液体量、颜色和性状。引流管置入过程,引流管的类型、直径、体内长度等。脓液标本送细菌培养。
(4)术后复查:15~20min后超声检查有无出血等。
(5)结果评估:穿刺过程和结果的总体评价,记录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术后有无不适及并发症,描写患者离开诊室时的一般情况。
(6)术后注意事项:注意穿刺点辅料情况,引流液的量及颜色,观察生命体征2h。术后压迫止血15min,术后卧床休息4~8h,普通进食,引流液计量,保持伤口干燥,禁止剧烈运动和急速转身,固定好引流管,避免脱落。告知引流管护理知识、计量方法和可能的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随诊。
4.署名包括医师签名、操作日期和时间、记录者姓名等。
肾脓肿穿刺抽吸和置管引流
肾脓肿又称肾积脓是指肾实质感染所致广泛的化脓性病变或尿路梗阻后肾盂肾盏积水感染而形成一个积聚脓液的囊腔。致病菌有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或结核杆菌,多在肾结石、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积水等疾病的基础上并发化脓性感染而形成。肾脓肿治疗不及时,脓液可穿透肾包膜形成肾周围脓肿尿源性败血症。
目的
1.充分引流脓液。
2.脓腔减压。
3.配合抗生素治疗有效控制感染。
4.局部冲洗。
适应证
1.超声检查可以显示的肾脓肿且液化充分者。
2.有安全的穿刺和/或置管路径。
3.较小或多发脓肿,可采用多次单纯穿刺抽液及冲洗,较大的脓肿采用置管引流效果更佳。
禁忌症
1.血检显示出凝血指标重度超标者。
2.脓肿早期、脓肿尚未液化者。
3.脓肿因胃肠胀气、肺气肿等难以显示者。
4.穿刺针道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脏器者。
器具
1.穿刺针18G~14GPTC穿刺针,长度15~30cm;目前市面常见的16G×mm一次性静脉留置针(BDAngiocathTM),因其安全、有效、易操作等原因,非常适用于诊断性穿刺、单纯抽液及两步法置管的导丝引导穿刺。
2.导丝直径0.in(0.09cm),前端柔软呈J形的超滑导丝为首选。
3.引流管7F~12F,长15~30cm,前端带多个侧孔的猪尾形导管。为了使引流管不易脱出,选用拉线式前端猪尾锁定的导管更为稳妥。
4.引流袋收纳引流液用,最好采用防回流式。
5.三通管可分别连接引流管和引流袋,方便脓液抽吸及脓腔冲洗。
术前准备
1.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指标。术前应行增强CT或超声造影扫查,这有助于全面评估肝脓肿的位置、数目、大小、液化程度和范围等信息。
2.患者禁食6~8h。
3.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4.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操作方法
1.首先超声对肾脏进行全面的扫查,确定脓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与肾血管、输尿管的关系。依据通路最近而又安全的原则,首选经过腹膜后穿刺,尽量避免经过腹腔。
2.常规消*铺巾,利多卡因局麻,在超声引导下用18G或16G穿刺针穿刺脓腔,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3.单纯抽液及冲洗:若脓腔较小(<3cm)、脓腔孤立且液化完全,可经穿刺针一次性将脓液抽吸干净并用替硝唑(或甲硝唑)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至冲洗液澄清后拔针。
4.置管引流:若脓肿较大(≥3cm),或经反复穿刺抽吸后未能治愈者,或考虑与肾盏或肾盂相通者,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置管后持续引流,间断冲洗。目前以Seldinger方法最常用,为减少引流管脱落,带拉线式尾端自锁的猪尾引流管最适宜。7~8F规格的引流管能够满足绝大多数脓肿引流的需求,只有脓液过于黏稠或脓腔内坏死组织较多时才选用>10F的引流管。
5.将引流管缝合或使用专用固定器固定在皮肤上,接无菌引流瓶或引流袋并计引流量。
6.穿刺抽出的脓液应即刻送细菌培养,以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注意事项
1.对于直径<3cm、且脓肿液化完全、囊壁较薄的脓肿,宜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直径≥3cm的脓肿、液化不完全、液化腔不规则、囊壁较厚的脓肿则需要置管引流。应用穿刺抽吸、冲洗法者,穿刺2次以上、抽吸不能治愈的脓肿,也要考虑置管引流。与肾盏或肾盂相通者考虑置管引流效果最佳。
2.穿刺前选择最佳穿刺点和穿刺路径是穿刺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尽量避免经腹腔穿刺。
3.如果脓肿由多个脓腔构成,必须对每个脓腔分别进行穿刺或置管引流。
4.留置导管期间,开始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冲冼脓腔1~2次,保持导管通畅,使坏死物、碎屑被冲出,随着脓腔逐渐缩小,可适当减少冲洗次数。
5.冲洗时经常会遇到由于脓液黏稠堵塞产生活瓣作用,使冲洗液容易注入而不易抽出,遇到此种情况时,切勿盲目注入过多液体,而且必须记录冲洗液出入量,避免注入量大于抽出量,否则会使脓腔内压过高而导致细菌或*素逆流入血产生高热寒战。
6.当脓液黏稠不易抽出时,可注入糜蛋白酶或尿激酶,12~24h后再抽吸。若引流仍不通畅,可考虑更换更粗的引流管。
7.超声复查脓腔消失,每日引流液<10mL,体温和白细胞恢复正常,停用抗生素并夹管2~3d后临床症状无反复,可拔管。
8.治疗前应让患者或其亲属知情,了解治疗的目的、方法、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适症状、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等,患者或其亲属表示同意治疗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和家属引流管保护和护理方法。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预防
1.出血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引导,可降低血管损伤的风险,但必须高度重视,误伤血管会引起腹膜后、腹腔内出血、肾周血肿或血尿等,主要发生在粗针穿剌或一步法置管引流。
2.感染扩散对未充分液化和局限的脓肿穿刺或不适当高压冲洗,有可能导致病原菌大量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甚至脓*血症,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症状。
3.肾周血肿小血肿可不做处理,较大的血肿应抽吸干净或置管引流治疗。
4.尿外渗、肾盂穿孔多数由于操作不当造成。
5.血管并发症如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主要原因是用较粗的穿刺针引起血管损伤,或者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肾硬化类型病变损害了血管壁的收缩性,血管并发症是造成后期出血的主要原因,需外科手术或血管栓塞治疗。
7.其他肺不张、胸水、气胸或血胸往往与穿刺有关,如穿刺到周围脏器则造成相应的损伤。
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肾脓肿穿刺抽吸和置管引流与外科手术引流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疗程短等优点,已经成为肾脓肿治疗的首选引流方式,尤其对于术后及年老体弱危重患者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避免了因手术带来的风险。
术后记录内容和要求
1.基本信息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和床号、超声检查号、申请科室、检查部位、申请目的、仪器和探头型号和术前诊断。
2.图像部分采集的图像最好4张以上,包括脓腔穿刺前的二维声像图、CDFI声像图、穿刺针道和引流管道、穿刺置管引流后的图像。
3.文字描述
(1)施行手术名称:超声引导下肾脓肿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
(2)一般情况:穿刺体位、穿刺途径和穿刺点。穿刺前的准备程序,如常规消*、铺巾,局部麻醉。包括脓腔的大小、数目、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与器官的距离和解剖关系。
(3)穿刺过程:包括引导方法、穿刺针规格、进针深度、抽吸液体量、颜色和性状;引流管置入过程,引流管的类型、直径、体内长度等;脓液标本送细菌培养。
(4)术后复查:15~20min后超声检查术后肾周或腹膜后、腹腔有无出血。
(5)结果评估:手术过程和结果的总体评价,记录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过程是否顺利,引流是否通畅,术后有无不适及并发症,描写患者离开诊室时的一般情况。
(6)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卧床休息4~8h,普通进食,引流液计量,保持伤口干燥,禁止剧烈运动和急速转身,固定好引流管,避免脱落。告知引流管护理知识、计量方法、引流液的颜色和可能的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随诊。
4.署名包括医师签名、操作日期和时间、记录者姓名。
本文内容来源于《介入性超声应用指南》,转自超声介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