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药材会”→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导读:临床用药要求严谨、精炼。做到这点,除辩证、立法正确外,还需熟悉每味药物的药性及药物间的配伍。以单味药立方者为单方,但毕竟药少力专,不适宜大多数疾病。今分享药物的药对,多是前人对两药配对应用后产生某些特殊功效的总结!
柴胡得*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芩得连翘则解*。
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枳实得*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白术得*芩则安胎。
知母、*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柏得当归则补阴。
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
大*得芒硝则润下。
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
紫苏配*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
蒲*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吴茱萸合*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肉桂合*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半夏合硫*,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破故纸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
木香名*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
枳实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芡实合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
*柏合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
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生姜合红枣,能调和营卫〈气血〉。
赤石脂合禹余粮,能涩大肠。
半夏合*连,能宽胸止呕,化痰浊郁结。
柴胡和*芩,能清肝胆热。
桑叶合菊花,能清头风热。
柴胡合白芍,能疏肝和肝。
附子合肉桂,能温下元。
*柏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桑白皮合地骨皮,能清泻肺热。
丁香合柿蒂,能止呃逆。
鳖甲合青蒿,能滋阴退骨蒸潮热。
杏仁合贝母,能化痰止咳。
山药合扁豆,能补脾止泻。
木香合槟榔,能理气止痛。
杜仲合续断,治腰膝酸痛。
半夏合陈皮,能化湿痰。
升麻合柴胡,能提升中气下陷。
常山合草果,能治疟疾。
葱白合豆豉,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
枳实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参合花粉,名参花散,治久嗽气喘。
茯神木合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挛疼痛。
甘草合绿豆,能解百*。
*耆合当归,名补血汤,治贫血及产后无乳。
白芍合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治拘挛腹痛。
川芎合土茯苓,治肝郁头痛。
川芎合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实热上逆头痛。
台乌合益智仁,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遗尿。
香附合*连,名香连丹,治火郁胸满痛。
葵子和砂仁,治乳痈。
杏仁合小茴香,治疝气冲逆作痛。
槟榔合南瓜子,治绦虫。
甘草合桔梗,名桔梗汤,治肺痈咳嗽,痰中有脓。
生姜合陈皮,治呕吐不止。
生姜合竹茹,治呃逆不止。
荆芥合白矾,名三痫丸,治小儿惊风及痫证。
荆芥合槐花,名槐荆丸,治痔漏。
槐花合*芩,治妇人崩漏。
侧柏叶合白芍,治妇人月经过多。
陈皮合藿香,名回生散,治霍乱吐泻。
厚朴合贝母,止咳嗽,开郁消食去胀。
蛤粉合青黛,名黛蛤散,治痰嗽面肿不寐,并小儿百日咳。
白矾合硫*,治白癜风。
白矾合*腊,名矾腊丸,治痈疽恶疮。
白矾合皂角,名稀涎散,治痰涎壅盛,中风气闭。
皂角合菖蒲,名皂荚散,治鼻寒不得喘息。
百合合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带血。
乌梅合川椒,名杀虫丸,治蛔虫,蛲虫。
赤小豆合当归,治大便下血。
血余炭合百草霜,治妇女崩漏
仙茅仙灵脾合成二仙散,补命火,兴阳事,配杜仲、续断等以温肾阳,助排卵
蒲*五灵脂即古方之失笑散,治一切瘀血腹痛
龟甲鹿角霜阴阳和合通任督二脉
三七血竭散瘀活血,消肿止痛止血,治淤血痛经,子宫内膜异位。
阿胶蒲*琥珀养血止血,活血化瘀,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等
红藤败酱草薏苡仁清热解*,散结消痈,活血排脓,治疗急慢性盆腔炎属湿热瘀滞
杜仲续断菟丝子杜仲补肝肾,调冲任,续筋坚骨,治疗肝肾不足、冲任不固之胎动、胎漏。
附:用药心法两篇
一、用药心法:
宣∶可以去壅,姜、橘之属是也。
通∶可以去滞,木通、防己之属是也。
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
泻∶可以去闭,葶苈、大*之属是也。
轻∶可以去实,麻*、葛根之属是也。
重∶可以去怯,磁石、铁浆之属是也。
滑∶可以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
涩∶可以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
燥∶可以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
湿∶可以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属是也。
只如此体,皆有所属。凡用药者,审而详之,则靡所失矣。陶隐居云∶药有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此十剂,今详之,惟寒、热二种,何独见遗,今补二种,以尽厥旨。
寒∶可以去热,大*、朴硝之属是也。
热∶可以去寒,附子、官桂之属是也。
四时、各证用药
四时用药;春季--薄荷、荆芥
夏季--香薷、生姜
长夏--人参、白术
秋季--白芍、乌梅
冬季--*芩、知母
六淫各证用药
风:
1风证--防风荆芥
2风热--薄荷双花
3风寒--羌活薄荷
4风湿--羌活白芷
寒:
1寒证--生姜葱白
2实寒--麻*桂枝
暑:
1暑邪--西瓜荷叶
2暑冷--香薷薄荷
3暑风--荆芥穗薄荷
4暑湿--通草薏米
5暑热--石膏*连
6暑泻--厚朴扁豆
湿:
1湿邪--猪苓泽泻
2寒湿--官桂茯苓猪苓
3湿热--滑石石膏
4风湿--防风萆薢
燥:
1燥邪--*芩生地
2暑燥--乌梅麦冬
3燥渴--天花粉生石膏
4燥干--沙参冰糖
火:
1火邪--*芩*连*柏
2气分火--石膏知母
3血分火--丹皮石膏
4三焦火--栀子*芩
5心火--牛*犀角*连
6肝火--龙胆草栀子
7胆火--龙胆草栀子
8肺火--桑叶生石膏
9胃火--生石膏*连
10小肠火--木通生地
11大肠火--大*元明粉
12脾火--石斛胡*连
13肾火--知母*柏
14膀胱火--滑石木通
头部用药
六经头痛须用川芎加引经药
1太阳经头痛:羌活蔓荆子
2阳明经头痛:白芷
3少阳经头痛:柴胡
4太阴经头痛:苍术半夏
5少阴经头痛:细辛独活
6厥阴经头痛:吴茱萸
7普通头痛:荆芥穗薄荷
8巅顶头痛:藁本蔓荆子吴茱萸
9左偏头痛:柴胡荆芥穗薄荷
10右偏头痛:川芎*芩荆芥穗薄荷
11头角痛:柴胡川芎
12头中同:川芎
13头面肿:附子白鲜皮
14头眩:泽兰叶川芎天麻
15后脑痛:细辛
16颈项痛:独活
眉目用药
1眉棱骨痛:羌活半夏白芷*芩
2目疼:菊花玄参茺蔚子
3目干:生地元参
4目翳:蛇蜕蝉蜕木贼
5目障:蛴螬密蒙花谷精草
6目疮:白蒺藜细辛
7目赤:红花赤芍
8目暗:熟地石决明
9赤眼爆发:防风*连
10胞轮震颤:当归川芎薄荷
11目珠夜痛:夏枯草
12眼肿:大*荆芥
鼻病用药
1鼻病:辛夷*芩
2鼻塞:辛夷花薄荷丝瓜谈细辛
3鼻渊:苍耳子茯苓
4鼻中生疮:*芩
耳病用药
1耳疮:龙胆草薄荷
2耳脓:龙胆木通车前子
3耳鸣:龙胆草苦丁茶
4耳疳:雄*牛*白矾
口病用药
1口糜生地茵陈
2口疮*连人中白
3口臭佩兰连翘香薷
4口苦*连栀子
5口甜佩兰石斛或者额*连*芩
6口辣桑皮地骨皮
7口咸知母*柏
8口酸而苦龙胆草柴胡青皮灯芯
舌病用药
1舌胀百草霜、海盐、蒲*
2舌长冰片*连菖蒲
3舌短人参附子肉桂
4舌疮*柏白矾青黛外敷
药多禁忌,贵在配伍
一、酸:
五味子--敛肺止咳;
酸枣仁--敛心安神;
山茱萸--敛精止遗;
乌梅--安蛔。
二、苦:
1.苦寒泄热:柴胡:泄胆热
*芩:清心火,泄脾热
*连:清心火,泄胃热
*柏:清心火,退*
栀子:泄心火
茵陈:退*
芍药:泄热养营
竹叶:清心除烦
牡丹:清虚热
白头翁:除下重
2、破结除满;大*:泻下通便,活血化瘀;
枳实--破气散结
厚朴:降逆除满
杏仁:降逆平喘
桃仁:活血化瘀
射干:除上气
葶苈子:泄肺热,除肺痈
皂荚:化痰
芫花:逐水(《本经》作辛,为是)
大戟:逐水甘遂:逐水
3.苦以燥湿白术--燥湿健脾;苦参--燥湿杀虫
4.苦能排脓赤小豆--破血化脓;败酱草--排脓
5.苦极反升瓜蒂--催吐
三、甘:
1.甘以补虚:
人参--补元气;
饴糖--建中
甘草--补宗气,解*,调和诸药
小麦--补心气
*芪--补气行气
大枣--补脾
粳米--补胃
地*--补心阴
麦冬--补肺阴
阿胶--补血益阴
当归--补血
麻子仁--养血润肠.
瓜蒌根--生津止渴
升麻--解*
2、淡以渗利:
泽泻--清热利水;
滑石--清热利湿;
茯苓--通调水道;
猪苓--利水;
薏苡仁--渗湿;
椒目--利水。
3、涩以固之:
赤石脂--固小肠;
禹余粮--固大肠;
灶中*土--固胃
4、重以镇之:
代赭石--降胃气;
龙骨--镇肝*。
四、辛:
1.辛以散邪:
麻*:宣肺气,平喘咳,温表散寒
桂枝:温心阳,抑水气,解肌发汗
艾叶:行气散寒
防己:散水气,消身肿
乌头:散寒
蜀椒:散寒
2、辛以行气:川芎--行血;
香豆豉--宣气;
半夏--宣肺气;
生姜--宣胃气;
桔梗--利咽;
瓜蒌实--宽胸散结;
薤白--通阳散结;
葱白--通阳止泻;
葛根--升津液,升清止泻;
旋复花--行气消痞。
3、辛以温阳:附子--温肾阳;
干姜--温脾阳;
细辛--温肺阳;
吴茱萸--温肝阳
五、咸:
1、咸以软之:芒硝--软坚通便(肠);牡蛎--软坚消痞(胆鳖甲--软坚消癥(肝)
2.咸以走血:水蛭--活血化瘀;蛰虫--活血化瘀;虻虫-活血化瘀
二、用药心法
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如顶巅痛,须用藳本,去川芎。
如肢节痛,须用羌活,去风湿亦宜用之。
如腹痛,须用芍药,恶寒而痛,加桂;恶热而痛,加*柏。
如心下痞,须用枳实、*连。
如肌热及去痰者,须用*芩。肌热,亦用*。
如腹胀,用姜制浓朴(一本有芍药)。
如虚热,须用*,止虚汗,亦用。
如胁下痛,往来潮热,日晡潮热,须用柴胡。
如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去痰,用白术。
如破滞气,用枳壳,高者用之。夫枳壳者,损胸中至高之气,二三服而已。
如破滞血,用桃仁、苏木。
如去痰,须用半夏。热痰,加*芩;风痰,加南星;胸中寒痰、痞塞,用陈皮、白术,多用则泻脾胃。
如腹中窄狭,须用苍术。
如调气,须用木香。
如补气,须用人参。
如和血,须用当归,凡血受病者,皆当用当归也。
如去下焦湿肿及痛,并膀胱有火邪者,必须酒洗防己、草龙胆、*柏、知母。
如去上焦湿及热,须用*芩,泻肺火故也。
如去中焦湿与痛热,用*连,能泻心火故也。
如去滞气用青皮,勿多服,多则泻人真气。
如渴者,用干葛、茯苓,禁半夏。
如嗽者,用五味子。
如喘者,用阿胶。
如宿食不消,须用*连、枳实。
如胸中烦热,须用栀子仁。
如水泻,须用白术、茯苓、芍药。
如气刺痛,用枳壳,看何部分,以引经药导使之行则可。
如血刺痛,用当归,详上下,用根梢。
如疮痛不可忍者,用寒苦药,如*柏、*芩,详上下,用根梢,及引如眼痛不可忍者,用*连、当归身,以酒浸煎。
如小便*者,用*柏;数者、涩者,或加泽泻。
如腹中实热,用大*、芒硝。
如小腹痛,用青皮。
如茎中痛,用生甘草梢。
如惊悸恍惚,用茯神。
如饮水多,致伤脾,用白术、茯苓、猪苓。
如胃脘痛,用草豆蔻。
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力也。
寒热相杂,亦用甘草,调和其性也。中满者禁用。经云∶中满者勿食甘。
用药凡例:
凡解利伤风,以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经云∶辛甘发散为阳。风宜辛散,防风味辛及治风通用,故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
凡解利伤寒,以甘草为君,防风、白术为佐,是寒宜甘发也。或有别证,于前随证治病药内选用,分两以君臣论。
凡眼暴发赤肿,以防风、*芩为君,以泻火;以*连、当归身和血,为佐;兼以各经药用之。
凡眼久病昏暗,以熟地*、当归身为君;以羌活、防风为臣;甘草、甘菊之类为佐。
凡痢疾腹痛,以白芍药、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为佐。下血先后,以三焦热论。
凡水泻,以茯苓、白术为君,芍药、甘草为佐。
凡诸风,以防风为君,随治病为佐。
凡嗽,以五味子为君;有痰者,以半夏为佐;喘者,以阿胶为佐;有热、无热,以*芩为佐,但分两多寡不同耳。
凡小便不利,*柏、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佐。
凡下焦有湿,草龙胆、防己为君,甘草、*柏为佐。
凡痔漏,以苍术、防风为君,甘草、芍药为佐。详别证加减。
凡诸疮,以*连、当归为君,甘草、*芩为佐。
凡疟,以柴胡为君,随所发时所属经,分用引经药佐之。
以上,皆用药之大要。更详别证,于前随证治病药内,逐旋加减用之。
太阳∶羌活,下*柏。
阳明∶白芷升麻,下石膏。
少阳∶上柴胡,下青皮。
太阴∶白芍药。
少阴∶知母。
厥阴∶青皮,上柴胡。
小肠膀胱属太阳,藳本羌活是本方。
三焦胆与肝包络,少阳厥阴柴胡强。
阳明大肠兼足胃,葛根白芷升麻当。
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
脾经少与肺经异,升麻芍药白者详。
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
通经用此药为使,更有何病到膏肓。
-End-